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学术论坛
学术成果
“茶叶之路”与镶黄旗的姻缘

              ——高•宝音陶格陶

 

关键词:“茶叶之路”;镶黄旗;旅游业;

摘要: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中从新认识“茶叶之路”(张库大道)的历史意义,“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茶叶之路”镶黄旗段历史遗迹的认证、开发、规划上大做文章,抓住机遇,以“茶叶之路”做为发展旅游业的新平台、新载体、新亮点,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引言

镶黄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南端,南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商都县交界,东部、东北部与正镶白旗、苏尼特左旗毗邻,西北部和北部与苏尼特右旗接壤。地处东径113°22′——114°34′,北纬41°56′——42°45′之间。南北长89公里,东西宽113公里,总面积5172平方公里。辖2个镇2个苏木,60个嘎查,总人口3.1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回、满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2004年以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机遇,按照“双石双增,三化互动、四轮发展、富民强旗”的思路,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先后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旗”,“自治区文明城镇”和“自治区卫生城镇”荣誉称号,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阿斯尔音乐之乡”、“中国火不思传承基地”、“蒙古文丹珠尔径收藏圣地”称号。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概述

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实现“一带一路”的远大战略发展规划,从全球范围内发展经济带,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共享繁荣,将为中国及世界的繁荣建设作出贡献。“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在陆地。

“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提出,推动了中国向世界贸易的陆上之路和海上之路扩展,强调了中国与亚洲国家,大洋洲的贸易,加深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对中国古丝绸之路、古茶叶贸易之路的拓展与延伸。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茶叶之路”的历史与背景

从古至今,镶黄旗始终是我国北方主要贸易通道之一。据文史记载,自辽代后期就有一条从漠南到漠北的直道曾穿越过现今镶黄旗境内。自唐朝后期开始就以茶马贸易,大约不晚于宋元时代,早在元代,便辟为驿站,明清两代又辟为官马大道;官马大道就是后来的张库大道前身所在。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茶叶之路”是一条被历史尘封湮没,被世人遗忘的中蒙俄茶叶商道。是继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国际商贸之路。南起福建省武夷山,途径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穿越蒙古国,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及英国伦敦。全程近二万公里。300多年前,从张家口开辟了穿越欧亚大陆的漫漫茶路,被称作“草原丝绸之路”,又称作“草原茶叶之路”。这条路起点是从武汉走水路进入上海、天津,再从北京到张家口,进入蒙古国库伦(今乌兰巴特)、俄罗斯恰克图、莫斯科、终点是英国伦敦。

清政府在1728年6月与俄罗斯在恰克图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自从1730年开始边境贸易。由张家口直通库伦(今乌兰巴特)至恰克图,全程有1600多公里。此为张库大道雏形。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在张家口设立互市交易,开中俄货易之端,便成商贾之路,曾有“茶叶之路”盛誉。开启“茶叶之路”以来,到1850年时,恰克图进口茶叶总量均达到4875多吨。

三、“茶叶之路”之中的张库大道

(一)张库商道(茶叶之路),是张家口通往库伦至恰克图的国际贸易运销线路。从塞外重镇张家口出发,通往今镶黄旗在内的蒙古草原腹地,并延伸到俄罗斯及欧洲。自张家口至恰克图1400多公里。

(二)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万全指挥张文在清水河西筑张家口堡(今张家口),明嘉靖八年(公元15229年),张家口堡扩建,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明王朝在今张家口大境门外正沟、西沟一带开办“以布棉易马”的“贡市”,张家口“贡市”的开办应该说是官方承认的张库大道的正式起源。到明万历年间,张家口的“茶马互市”贸易已形成规模。

(三)“茶叶之路”(张库大道)商道的开通,使互动了中蒙俄三国之间的往来。1889年,架通张家口至库伦的电话线,开通张库邮政业务,内蒙古境内的滂江(苏尼特右旗)设立一所电报局。

(四)清光绪三十三年四月(1907年4月),欧州万国汽车环行会举行巴黎至京师(今北京)长途汽车拉力赛,由库伦至张家口赛行,从蒙古国驶入中国境内,途径伊林(二连、滂江(苏尼特右旗)、色勒本(镶黄旗)、嘉卜寺(化德),张北等地到达张家口。也是镶黄旗境内驶入汽车之始。

本次拉力赛法国、意大利两国的汽车18种、40多辆车参加。

(五)1924年,外蒙古宣布独立,1929年国民政府与苏联断交,蒙古也关闭了中国的所有商号等国际影响,及国内政治的局面混乱和使原本落后的运输方式等因素。张库大道被迫中断,繁荣近四个世纪的张库大道开始衰落。

四、张库大道的辉煌历程

(一)    张库大道的公路,在1917年由张家口的晋籍商人张祖荫、景学羚等筹建历时一年时间修通,1918年4月、张家口“大成张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我国第一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建成通车。开始驶向新的辉煌,而且是我国经营长途汽车客货运输最早的公路。全长965公里。当年为确保旅蒙商安全,张家口保商队进驻嘉卜寺(化德)。

(二)    张库公路自从张家口出发,沿市内西沙河出平门,经万全县向北行,达张北县、嘉卜寺(今化德县城)、色勒本(镶黄旗境内唯一一所小站)至滂江(今苏尼特右旗境内)、伊林驿站(今二连市),进入蒙古国,终点站库伦(今乌兰巴特市)。

(三)    张库大道全盛时,最高年交易额达1亿5千万两白银,按现市价折算,大约有60多个亿人民币。从事运输的数万计的皮张送到张家口加工,使之成为中国“皮都”。骆驼超过30万头。

(四)    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8月10-14日,苏蒙联军一路30万人于8月9日在旧伊林驿站沿张库大道越过国境,进攻侵华日军。8月10日,苏联红军第三炮兵团等部,在今镶黄旗宝格达音高苏苏木希博图浩特附近与一小股日军遭遇,经过激战,全歼日军,14日攻占张北,继续前进解放张家口。

(五)    1945年11月,在张家口内蒙古自治区运动联合会成立之始,中共军政要人多次走过张库大道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开展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区运动,并取得胜利。

五、“茶叶之路”(张库大道)穿越镶黄旗的路线。

张库大道自从嘉卜寺(化德)往北行,进入镶黄旗境内经过现今宝格达音高苏木(乡)的5个嘎查(行政村),(查干德力苏、扎布拉呼、库特勒乌苏、西博图、宝格达音高勒),涉及的浩特14个,牧户60多户。其中包括张库大道在镶黄旗境内唯一一站斯日本站。历史遗址有:公路小站1所、店铺遗址3处,战场旧址1处,护路军营旧址1处。(斯日本汽车站、三处店铺遗址分别为扎布拉呼嘎查的杨家店遗址、西博图嘎查拉儿森大院遗址、宝格达音高勒嘎查老家店遗址、罕宝尔大滩战场原址、查干德力苏嘎查护路军营盘)。全程近40公里。

从张家口到苏尼特王府的电话线路也跟着张库大道也穿过以上地区。

“张库大道”镶黄旗段示意图

 image002.jpg

六、原张库大道的新机遇

中国提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将国内各省份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茶叶之路”(张库大道)穿越地区之一的镶黄旗也对张库大道段大做文章的时机已到来。所以应该抓以下几点工作:

(一)应重新确定张库大道镶黄旗境内的里程及历史地点、认证驿站、车站,制定张库大道(茶叶之路)文化遗迹的开发以及对外宣传和建设管理规划。

(二)以“一带一路”战略中“茶叶之路”的重要概念为突破口,抓住张库大道发展商机为契机,打造国际陆地旅游通道的区域及地理优势,把张库大道镶黄旗段重点开发中蒙俄旅游及商销陆地干线重要地段,以历史文化、草原生态、民族风情,宗教庙宇做为重点促进旅游业实在可行。

(三)镶黄旗做为二连至张家口旅游线路必进之地,创造良好优美、休闲、娱乐环境,打造“红色革命旅游”线路,创建红色革命旅游田野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基地。

(四)应积极参与中蒙双方“草原之路”倡议落实当中。把地理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打开商贸、文化走廊和开放之路为目的,将张库大道包装成旅游精品路。

(五)依靠“张库大道”,拓展旅游线路大联合,优势互补。通过二连口岸入境的俄罗斯和蒙古国以及欧洲游客和商人接到本旗停留歇息后送往张家口、北京、山西五台山等旅游圣地,把镶黄旗段做为绿色通道第一站。

总之,张库大商道是学术界普遍公认的丝绸之路之北道和“茶叶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之一。重温张库大道辉煌历史,充分发挥张库大道镶黄旗段公路汽车站、店铺旧址、战场原地、护路军营盘遗址等外生条件优势,抓住发展旅游业新空间和不错失良机,使张库大道以背景的发展旅游是切实可行的潜在资源所在。

历时近四个世纪的“茶叶之路”驼铃已经重新响了,21世纪的张库大道期待着更加宽顺畅通。

参考文献:

[1]许咏梅《“一带一路”:中国荣和中华茶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主要路径》论文,“浙江在线、旅游新闻网”2015年12月。

[2]“张库大道的形成与演变探析”论文,“学术堂网”2017.3.9

[3]黄永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好“茶叶之路”》论文。

[4]什额格希格(蒙古国)《将蒙古国“茶叶之路”与“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政策相结合是历史选择和时代趋势》。在2016年2月,第四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铅山)中蒙俄市长峰会高端论坛上的演讲。

[5]邓九刚“茶叶之路——欧亚商道兴衰三百年”,华夏人文地理杂志2002(7);

[6]张家口报社编著“重走张库大道”,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4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38903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