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学术论坛
学术成果
研究察哈尔文化的思路和方法——从文化圈和文化丛的角度

内蒙古师范大学格·孟和

内容提要:文化圈和文化丛由西方学者提出并运用在文化史的研究中。本文试图运用该观点解读察哈尔文化,兼评《察哈尔史》一书。同时提出了研究察哈尔文化思路和方法以及操作方案。

关键词:文化圈、文化丛、察哈尔文化

我的先辈新苏鲁克赵氏家族,是察哈尔人。原籍彰武县居住生活在龙王庙一带。新中国成立后龙王庙归库伦旗先进乡。为寻找先辈们的足迹,特意留心并铙有兴趣的浏览了有关察哈尔的历史资料。读《察哈尔史》一书时,特别注意到了有关彰武养息牧牧场的情况。据该书介绍,在彰武创建养息牧牧场时曾二次征调过八旗蒙古人。第一次是牧场初建时,即顺治四年(1647年)从驻牧于宣化、大同边外征调隶属蒙古八旗在京都统辖的八旗察哈尔蒙古人,其中有姓赵的。第二次是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有的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开辟新苏鲁克牧场时,又从义州(义县)等地征调一些八旗牧民,其中也有姓赵的。我估计可能是第二次从义州迁来的。

赵氏家族在养息牧牧场放牧,其义务是为清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贡纳祭品。清朝“三陵”祭日是每年的清明、阴历七月十五日,冬至、腊月二十七日共四次。赵氏家族也有祭祀仪式,每年的清明、阴历七月十五、腊月二十七日,家族都要参与举行祭祖仪式。传说有一次年底送祭品到盛京,返回时因大雪封路,未赶上腊月二十三日,这样改在二十四日过小年。这些风俗习惯至今还继续着,成为赵氏家族的传统和识别本家的特征。

这是拜读《察哈尔史》的最大收获。这个收获不仅是“最大的”,而且具有普遍意义,也体现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据历史文献记载,蒙古人“全都有清晰的系谱,因为蒙古人有保存祖先的系谱,教导出生的每一个孩子知道系谱的习惯。这样他们将有关系谱的话语做成氏族的财产,因此,他们中间没有人不知道自己的部落和起源。”①由于历史的多种原因,蒙古人现在大部分丢掉了“系谱”,忘记了自己的祖先。对此种数典忘祖的情况,尹湛纳希曾尖锐地批判过。我们不要忘记祖先,不要丢掉“系谱”文化。看一看历史文献和有关材料,明白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成人的基本条件。

我是研究蒙古思想史的,蒙古历史是必备的知识领域,在主持编辑《中国蒙古学文库》时,特意编辑出版蒙古族部落史。已出版了《蒙元时期札剌亦儿部落研究》、《乌珠穆沁部落研究》、《嫩科尔沁史概略》、《喀尔喀车臣部落研究》等,准备出版《察哈尔万户研究》等著作。在审阅书稿过程中曾认真地覃思过如何研究并撰写部落文化或地域性文化的问题。读了《察哈尔史》一书后,给我很大的启示,这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圈和文化丛的关系,把握好文化丛中的中心问题,其目的就是确定部落文化的历史方位和作用。

文化圈和文化丛这二个概念由西方学者提出并运用在文化史的研究中。据覃光广等人主编的《文化学辞典》提供的信息和观点,其基本内容如下:文化圈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因素的区域,是一定数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素,以程度不等的聚结形式在地球上广泛传播的结果”,“是一个地理上的空间概念”。文化丛是指“一组功能上整合的文化特质,它在时空中成为一个单位而持续存在”,是“一个文化区内功能上整合的并形成了模式的任何文化特质群”。二者的关系是文化圈包括文化丛,由文化丛传播而形成文化圈。而“每个文化圈都以其原始发源地为中心”。这个“中心”指“一个文化区特有的文化特质最集中的部分”。 ②这些观点说明了研究文化史应体现三个层次,首先具有“发源的中心”,其次由中心扩充形成集中整合的点成为文化丛,最后由文化丛扩散形成文化圈(文化区)。文化中心(发源地或集中的部分),文化丛(集中整合的点)和文化圈(传播的面或区域)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网的系统,不仅体现在层次递进的关系,也反映了在界线上可以有交叉的关系。

结合上述观点,以《察哈尔史》提供的材料,解读察哈尔文化,得出以下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第一,察哈尔文化是实体文化,其主体是察哈尔人,是该文化的创造者、运用者、享受者。察哈尔文化由部落文化逐渐演变为地域性文化。其内容比较全面,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功能齐全的文化。

第二,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也继承、创造和延续“一方”人的文化。这“一方水土”就是指养育和延续察哈尔人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察哈尔人生产和生活的地方是蒙古高原,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个风水宝地,人杰地灵,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方。地域广阔,历代建制变动多。现在需要选择一个具有察哈尔文化“发源的中心”,即“特有的文化特质最集中的部分”的地方。从历史上看,元上都曾经是察哈尔文化,以及蒙古文化的中心。现在来看,结合察哈尔文化发展的趋势、从优越的地理位置、从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发展的条件以及行政单位的地位,综合起来看,选择集宁市较好。这体现了察哈尔文化的原始性和客观性,反映了该文化的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结合。这有利于集中力量,整合研究察哈尔文化的内容和功能的发挥,也有利于蒙古文化的整体推进和全面繁荣发展。

第三,察哈尔八旗形成的过程就是察哈尔文化形成的过程。部落和部落文化的形成是统一个过程,因而察哈尔成为部落和文化兼而有之的名称。这个过程集中的整合点,就是察哈尔文化形成的文化丛。具体地说就是指察哈尔八旗。察哈尔八旗成为文化丛,其原因:一则在历史时空中始终是部落文化的一个“单位而持续存在”。二则在该地区内察哈尔文化的特质非常集中,整合形成的成果显明而丰硕,彰显着该文化的特殊功能。三则对蒙古文化的整体生存、整合、繁荣发展将会起到特殊的作用。

第四,根据《察哈尔史》提供的资料,察哈尔文化圈应包括从

文化丛中往外传播的地方,就是指察哈尔人迁涉后定居生活的地方。具体地说,在全国范围内,包括河北张家口、新疆博尔塔拉、霍吉尔特,江苏镇江,河南开封等。在自治区范围内,包括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杭锦旗;通辽市库伦旗;辽宁省彰武县等。还有察哈尔八旗之外的察哈尔万户诸鄂托克,即赤峰克什克腾;锡盟苏尼特、多伦、乌珠穆沁等等。覆盖面很广,都属于察哈尔文化圈。因为这些地区虽然地理空间上不同,现在建制上都分离了,但都具有察哈尔“相同的文化因素”;虽然远离了故乡,与当地民族和居民杂居相处,但仍然延续着部族的血脉,传承着文化的基因。察哈尔文化圈是地理空间概念,是由部落文化或地域性文化构成。在历史上既集中又分散。集中在八旗,因而没有丧失已有的部落文化,成为有利于文化继承、交流、发展的条件,从而形成了文化丛。分散是因为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也形成了文化圈,扩大了察哈尔文化存在的空间,强化了辐射力和影响力。

察哈尔文化在历史的传承流变中,彰显了自己固有的特质。所谓文化的特质就是指区别于其他部落文化的独特的性质和特色。蒙古文化基本上是由部落文化整合而形成的。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就有特色鲜明的鄂尔多斯文化、喀喇沁文化、土默特文化、科尔沁文化、乌珠穆沁文化、阿拉善文化、阿巴嘎文化、乌拉特文化、巴林文化、巴尔虎文化、察哈尔文化等等。其中察哈尔文化就其内容、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是比较全面、突出和显著的,是蒙古族地域性文化的典型代表。其特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察哈尔文化是具有军事性质的文化。

察哈尔部落既集中又分散。分散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军事需要。察哈尔从名称的来源,承担的义务来看,是具有军事性质的部落,历来担负并执行着可汗贴身的维护和侍卫的军务。具体地指做好可汗以及汗廷安全和与生活工作相关的工作。察哈尔文化中充满着军事内容。察哈尔人具有较高的军事素质,敢于打仗并善于打仗,具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拨的英雄气质,具有所向无敌,勇往直前的精神。因而往往由近卫军变成远征军,向外派遣执行军事任务。比如,赴新疆执行扼守边疆,赴江苏镇江是执行旗兵驻防任务。这充分反映了察哈尔蒙古人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边疆安宁,在各民族和谐相处方面表现的历史性作用。

二是经营畜牧业的需要。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驯化动物显然是一种比驯化植物高明得多的艺术,因为在这里表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意志力对于一种更难控制的对象的胜利。牧人同农民相比,牧人是更高明的专家”。3当年,科尔沁王公作为贺礼向顺治皇帝送5千头牛和一万只羊,这需要经营管理,于是从察哈尔部前后两次征调牧民。相对比较,这说明察哈尔部落的牧民,在经营畜牧生产方面经验丰富,在畜产品的制作方面水平较高,服务方面表现出色,成为“高明的专家”,所以被征调,从事创建并经营了苏鲁克牧场。

二,察哈尔文化是具有汗廷文化的性质。

蒙古社会里可汗是最高的职务,最大的权威。察哈尔文化涉及到元上都以及应昌府等,都是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元上都和应昌府是游牧民族建立的为数不多的城市,是蒙古可汗活动的地方。汗庭是文化的聚集点,也是呈现文化最优秀,最优越,最有价值的地方。察哈尔部落曾为蒙古汗廷服务,不仅为蒙古可汗服务,也为清朝皇帝服务,继承了大蒙古国、元朝、北元以来的宫廷文化,同时也吸收了清朝皇宫文化的可取成伤。因而在各个部落中居于崇高地位。为此制造了功能齐全的,反映文化各方面内容的文化产品。物质产品的制作方面也比较精制、高档、亮丽、独特。思想意识上,具有忠诚信用的品质,服务意识浓厚,自我意识强烈。行为方面,举止壮重,言谈谨慎,具有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恪守职责的作风。表现出独具的精神风貌,成为蒙古精神文化的优秀典范。

三,察哈尔文化是具有创新内涵的文化

察哈尔文化具有较多的创新内容和成果。为可汗和汗廷服务,而可汗和汗廷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要求严格,规格高档,用品精良。服务周到安全,讲究质量,追求高贵,因而要求不断地改进,不断创新产品。在语言、行动、礼节、习俗上要求高规格,典范性,需要创造性的服务,为此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而积极地吸收其他蒙古族部落文化的积极因素,吸纳汉族,满族、佛教等文化的有价值的成果,具有了开放包容的精神。在语言上成为蒙古语标准音,礼节习俗上成为典范,物质产品上成为优质,文化创作上成为典型。

察哈尔人具有深沉的家乡观念,热爱眷恋自己的故土。我的先辈们离乡背井,长途跋涉来到彰武,以难以忘怀的乡土之情,代代传唱着“察哈尔八旗”歌。歌词大意:“云雾迷漫遮住了眼睛啊!看不见冉冉升起的太阳。咱的故乡察哈尔八旗,不知离这多么远的地方!站在山顶上眺望远方啊!好像看见了咱的故乡。从山顶上走下来时,泪水已经沾湿了衣裳!”

察哈尔部落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为统一祖国,加强民族内部的和谐和各民族的团结起到了重大作用。《察哈尔史》一书中专门叙述了旗兵与汉族联合并肩抗击英军侵犯镇江的英勇事迹。这彰显了民族团结,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力量,这对树立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察哈尔部落产生了不少文人墨客,撰写了不少传世名著,在国内外,作者和著作都有很高的声望,对蒙古文化的整体发展繁荣,对国际蒙古学的形成和纵深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研究、创新和发展察哈尔文化必须处理好文化中心、文化丛和文化圈三者的关系。同时必须坚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为现实服务的原则。为此必须有一个宏观思路。这就是:围绕集宁为中心,以察哈尔八旗为重点,立足于三个支撑点,辐射自治区,影响全国,走向世界。

围绕察哈尔文化的中心,这是察哈尔文化的核心问题。必须全力以赴建设好集宁市。建设要体现察哈尔文化全貌和特有的魅力,增强辐射力,成为知名度较高的、现代化的、彰显察哈尔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城市。为此,我建议在集宁市开辟一个上都区,在区内仿照元上都的建筑模型重建元上都的部分景观,做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呈现出古有的建筑风貌,体现蒙古族文化、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和满族文化相结合的风格,作为经典的亮丽的旅游点,成为旅游者休闲避暑地方。设备及餐饮等都依照元朝皇帝生活模样进行布置,要展示宫廷韵味,让旅游者享受和体验宫廷生活。这个景点要突出文化特点,相应的建立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察哈尔文化研究所、察哈尔文化图书馆、书店等。还建察哈尔小学、中学,条件具备时建察哈尔学院。

要全力支持三个支撑点,即集宁学院察哈尔文化研究所、元上都研究中心和博尔塔拉察哈尔文化的研究工作,成为研究的基地。各旗县设立相应的研究机构,集中人力财力,搞好蒙古八旗的研究,这是具有基础性的工作。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调查,广泛搜集资料。在丰富而正确的资料基础上,认真研究,拿出有说服力的成果,展示地方文化的风彩和实力,进而辐射自治区的各个地方。

察哈尔文化要影响全国,必须重视、关照和支持张家口,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博尔塔拉以及江苏镇江、河南开封等地区以及八旗以外地方涉及有关察哈尔文化圈的研究工作,把有关信息和成果纳入察哈尔文化研究的整体规划,必要时开一些联席会议,共同协商,协调步骤,争取好的成果,产生影响更大的效果,成为研究地方文化的典型。

察哈尔文化走向世界的条件优越,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一是集宁和博尔塔拉处在“一带一路”的交通要道,草原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带,交通便利,处于便于连接四面八方的有利位置。二是察哈尔人集中的地方,在历史上有坚持和发展自己部落文化的优良传统,是研究人才聚集的地方,研究创新成果容易传播出去,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这二个地方是物流的集散地。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迅猛推进,将会得到更多的财力支持和有关方面的鼎力协助。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要重视并加大力度支持元上都研究中心的工作。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察哈尔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充分展现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相结合的成果,成为蒙古族察哈尔文化、汉族文化、满族文化、佛教文化汇合交融的地方,成为蒙古族、汉族和满族相互团结,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象征。察哈尔文化学会应组织协调元上都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将其建设成为世界上研究元上都的学术权威,研究元上都的资料中心,也成为察哈尔文化的研究基地。

同时,特别要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工作。比如,研究明安图,他是蒙古族的杰出代表,是接受过察哈尔文化的熏陶和教化,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2002年5月16日,经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将国家天文台发现的2824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明安图星”。这次命名创造了几个第一:第一次以古代少数民族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第一次以蒙古族察哈尔人名命名,第一次在内蒙古自治区命名。其意义深远而伟大。这是察哈尔文化和蒙古文化知名度较高的名牌,是鲜艳的文化符号,在文化上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资本。还有其他一些文人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为他们树传立碑,论证并宣传他们在蒙古文化和国际蒙古学上的地位和作用,弘扬察哈尔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开放包容的精神。

文化就是人化,以文化人,教育人、培养人。文化的研究,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研究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始终是值得重视并应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的重大进步,生态的全面修复,旅游业的兴盛,生活质量的提高,地方文化或部落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建设、利用和创新都提到议事日程上并已掀起了高潮,迫切需要一大批人才。因此,察哈尔文化学会的一个任务是培养相关人才,招揽有关人才,组织起来,形成研究的学术梯队。需要的话可以成立一个专家咨询小组。以集宁学院察哈尔文化研究所,元上都研究中心为基地,集中力量,全力以赴,着力抓好、抓实、抓细,培养人才的工作,利用和调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加快培养的速度,提高水平,以便适应发展的需要。

要落实并实现这样宏观思路,必须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文化方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做到起点要高,眼光要远,决心要大,措施要实。把察哈尔文化看成是建成小康社会的软实力,看作是民生中满足需要的必要的工程,作为持续发展的智慧支撑和精神动力。

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旧有的盟旗县和省区的界线。文化产生有具体地方,而传播是没有界线的。要有全局观点,顾及各个方面,破除各自为政的作法,做到资料共享,成果共享,同心协力,运用现代化工具,改进研究方法,联合攻关,实现突破,拿出精品力作,充分展示察哈尔文化的特色和应有的作用。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必将会出现文化建设的高潮。只要我们想到,肯定会找到或创造实现的条件,肯定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明确察哈尔文化的历史地位,正确估计它的作用。必须处理好中华文化、蒙古文化和察哈尔文化这三者的关系。察哈尔文化是蒙古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蒙古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应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和发展要以察哈尔文化为基础,展示突出特色,但不能出现与中华文化相悖的现象,不能脱离蒙古文化。

察哈尔文化包含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重视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贯彻博古厚今,推陈出新的原则。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做,稳步推进。要以问题为导向,在研究中抓住具有历史价值,现实意义的题目,就要深入下去,坚持不懈,搞个水落石出,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要以现在做的事为中心,以民生为服务重点,为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为中国梦的实现服务。

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形势下,激发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和强化创新能力,对察哈尔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改造、创新。创造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满足实际需要的、具有新特色的察哈尔文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发展才有出路。我们要树立创新志向,不辱使命,不负期待,振奋精神,超越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注释:

〔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等译:《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第11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

覃光广等主编:《文化学辞典》,第120、117、121页,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

〔英〕汤因比著,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上册,第21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2055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