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领导讲话
钢土牧尔教授在副市长纪强调研察右后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根据录音整理)

 

近几年,察右后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建设工作,又有像潘主席这样热爱民族文化、热心弘扬民族文化领军人物的努力,察右后旗的民族文化建设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区前列。可以说,察右后旗的民族文化建设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文化建设的战略号召相比,已经提前了几年,足已看出察右后旗旗委、政府领导的远见卓识。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号召。紧接着全区各地相继提出了打造适合当地地域文化的战略品牌,如呼市的昭君文化、包头的鹿城文化、兴安盟的红色文化、锡盟的蒙元文化、呼盟的草原文化和“三少”文化等。当时,乌兰察布市也面临着打造什么文化的抉择?最终乌兰察布市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并经过全国各地专家的论证和本地专家的多次考证,2005年确立了以察哈尔文化为乌兰察布市的品牌文化。就是以草原文化遗产为源头,以察哈尔文化为内涵,以创作文艺精品和文化产业化为手段,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这个决策的确立,也正好顺应了中央提出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三大源头之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

察哈尔部的起源是1204年成吉思汗建立的1150人的护卫队。察哈尔部是成吉思汗从蒙古各部中选择身体健壮、聪明能干的人员组成的,蒙语称为“克什克腾”,汉语音译为“怯薛”。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元帝国,将护卫队扩大到1万人,其中1000人为弓箭手,1000人为宿卫, 其余8000人为精锐部队。主要担负着成吉思汗的安全保卫工作,作战时作为中军先锋,平时就是成吉思汗的起居服务人员,同时还是参与汗廷政务的内阁成员。成吉思汗的这支万人亲军护卫,被称为中军万户,是蒙元帝国的第一万户。到了北元时期,察哈尔部发展成为达延汗的汗廷驻帐的中央万户,由达延汗的嫡系子孙们统领,此后,察哈尔部就成为蒙古族的宗祖部,带有政治、军事、经济三大职能。这样,察哈尔部长期居于蒙元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所以他代表了蒙元的正统,他流传下来的文化礼仪都是蒙元时期的正统文化。如察哈尔阿斯尔音乐就是继承了蒙元时期宫廷音乐的传统,像这种曲牌丝竹乐只有察哈尔部才有。

回顾历史,今天地处乌兰察布市区域内中东部的察哈尔右翼后旗以及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成立于1954年。然而,历史上蒙古族察哈尔部在今天乌兰察布市区域广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至今已有330多年。明朝末年,察哈尔部是漠南(今内蒙古地区)诸蒙古部落中较为强大的一支。明王朝为了对付后金(清初称)努尔哈赤的进攻,相约驻牧于宣化、大同边外的察哈尔部林丹汗共同抗御后金。公元1626年,林丹汗进攻降附后金的科尔沁、扎鲁特蒙古诸部,由于有后金的重兵援助,林丹汗失败。之后,林丹汗被迫西移至宣化、大同边外以西以北地区,并把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也控制在手中。后金皇太极执政后,为入主中原解除南下之忧,决意先征服漠南的察哈尔、土默特诸部。公元1629年,皇太极西逐察哈尔部,进占宣化大同塞垣(长城)外一带。公元1632年,皇太极大举进攻林丹汗,林丹汗西走大板申(今呼市)过黄河,后入青海病死。公元1635年,林丹汗之子额哲降附后金,清朝(后金改清)将察哈尔部编为札萨克八旗安置在辽宁义州边外。公元1675年,额哲之子布尔尼举众反清,康熙发兵征讨,随后取消察哈尔扎萨克八旗制,改编为总管八旗,分为左右两翼安置于长城以北,东至多伦西至旗下营一带。这就是察哈尔部的西迁。处于今乌兰察布市大部的右翼四旗的地域,从东往西排列,依次为察哈尔右翼正黄旗、察哈尔右翼正红旗、察哈尔右翼镶红旗、察哈尔右翼镶兰旗。清朝末年,清廷为了赔付大量的战争赔款,在广大蒙古族游牧区逐步实行“移民实边”、“垦荒开地”。于是国垦、官垦、民垦、私垦不断,致使今乌兰察布市区域的右翼四旗生态变异,逐步由游牧区走向半农半牧区。据此可见,今乌兰察布市区域内的大部分旗县都是由察哈尔右翼四旗游牧区演变而来。一九五四年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时,四旗建制取消,同时调整相关地域解决旗县并存问题,改正黄旗南部为察哈尔右翼前旗,合并镶蓝、镶红旗及陶林县为察哈尔右翼中旗,改正红、正黄两旗的北部为察哈尔右翼后旗。因此,察右后旗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是有其历史的、现实的依据,也是挖掘、研究和弘扬察哈尔文化的优势所在。

乌兰察布市从2005年确立了察哈尔文化为主体文化以来,全市各地都开展了察哈尔文化的研究挖掘工作,但工作尚不尽如人意,发展也很不平衡。2005年,集宁师专率先建立了察哈尔文化研究所。2008年,察右后旗由政协牵头,率先成立了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深入开展察哈尔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工作,精心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取得了突出成效。察右后旗在察哈尔文化的研究挖掘方面,首先致力于理清察哈尔文化脉络,盘点察哈尔文化家底,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察右后旗意识到研究挖掘察哈尔文化,仅靠察右后旗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为,察哈尔文化的研究挖掘涉及到整个草原文化的核心问题,需要自治区和原察哈尔地区专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察哈尔文化研究挖掘更有深度和广度。因此,察右后旗在察哈尔文化的研究挖掘方面立足察右后旗,面向区内外。从2008年开始,组织区内外60多位有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开展察哈尔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弘扬工作。首先撰写了起点高、系统性强、添补蒙古学研究空白的《察哈尔史》,现在已经完成审校工作,正在付印阶段。《察哈尔史》的体例校仿《二十四史》的纂写体例。《察哈尔史》分为上、中、下三卷,约150万字。上卷内容为察哈尔部的起源、形成、兴盛、衰落800多年的历史,约50万字;中卷横向介绍了察哈尔部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约50万字;下卷记录了200多位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革命事业做出过卓越功勋的察哈尔英雄人物传略,约50万字。

在察哈尔部的历史上,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到了近现代也是人才济济。如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大文学家萧乾、与林则徐齐名的民族英雄于谦、都江堰的监工等都是察哈尔人。察哈尔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祖国的繁荣富强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18世纪察哈尔人西迁戌边的英雄壮举,为祖国的边疆稳定做出的卓越贡献,永载史册。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为了填补新疆西部边区边防力量的空虚和抵御沙俄的扩张,清廷于乾隆27年(1762年)至28年(1763)从察哈尔八旗中分两批选派2000名官兵携眷到新疆的伊犁、博尔塔拉、塔城一带驻守边疆。乾隆29年(1764年),清廷又从察哈尔八旗中选调420名妇女前往新疆,与驻防在那里的察哈尔单身士兵成家。前后共6000多察哈尔人为了祖国边疆安宁西迁戌边,永驻新疆。驻守在博尔塔拉的察哈尔也分左右两翼,共816佐(苏木)。左翼驻防于温泉县境内,右翼驻防于今博乐境内,共担负着21个卡伦(哨所)的驻防任务。察哈尔官兵的西迁,不仅使其自身历史产生了变化,而且对伊犁地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迁戍边的察哈尔人在二百多年来的屯垦戍边过程中,为维护祖国统一、边疆巩固、各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树立了永存不朽的历史丰碑。

察哈尔人自古就有热爱祖国抵御外侮的英雄主义精神。在近代的反侵略战争和革命事业中,察哈尔人又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如在两次鸦片战中,察哈尔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事迹,书写了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光辉篇章,得到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赞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察哈尔人也是最早接受革命教育的蒙古部族。如革命党人莫杰、纪松龄、宝音巴特尔等都是察哈尔人中的杰出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察右后旗的红格尔图战役,就是察哈尔人利用察哈尔火山奇特有利的地形,打败了日寇的进攻,是华北地区抗击日寇侵略的先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信心。在解放战争中,像内蒙古骑兵16师的1600人中,有1300多人为察哈尔人,内蒙古骑兵11师的1300人中,有1100人为察哈尔人,加上察哈尔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原察哈尔地区的人口基数与参军人数之比和参军人数与牺牲人数之比均高于井岗山的同比例。可以说,察哈尔的先辈们为革命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为新中国诞生做出的重要贡献,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乌兰察布人的骄傲。

察右后旗的察哈尔文化研究挖掘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区的前列。前不久,自治区专家为我旗挖掘、研究和弘扬察哈尔文化工作进行了把脉会诊,提出了建设大察哈尔文化的理念。当前,我们从历史文化脉络的梳理、文化遗产家底的盘点和文化研究挖掘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已经具备了打造大察哈尔文化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党代会精神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更有信心、有能力把察右后旗打造成大察哈尔文化的中心。那么,我们打造大察哈尔文化的优势和基础有哪些呢?我们除了有光辉的历史文化底蕴支撑外,还有诸多灿烂的察哈尔文化遗产支撑。

首先,厚重的察哈尔敖包文化。察右后旗的韩勿拉(汗乌拉)敖包,是迄今为止唯一有600多年历史记载的蒙古大汗祭祀过的敖包,因此,发展韩勿拉敖包文化旅游的潜力相当巨大。今年,我们已经向内蒙古文联申报了“察哈尔敖包文化之乡”。

其次,源远流长的察哈尔奶食文化。察哈尔奶制品曾是蒙元时期皇宫后妃们的专贡食品,其技艺精湛,种类繁多,质量上乘,是享有盛誉的奶制品中的精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察右后旗在自治区第五届乌兰牧骑艺术节暨察右后旗首届察哈尔文化艺术节期间,成功举办了察哈尔奶制品展赛、蒙餐比赛、奶食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察哈尔奶制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成立了奶制品产业协会,通过这个社会中介组织加强了奶制品行业管理,使奶制品统一了品牌,统一了包装,联合全旗28家奶制品厂家注册了“罕宫”奶制品商标。经过奶制品协会近几年的强力推动,现在察右后旗的奶制品已供不应求。由于前几年三聚氢氨事件对奶制品产业打击非常大,致使奶制品产业一落千丈。察右后旗奶制品产业协会及时筹措资金100多万元,重点扶持了2家奶制品厂家,帮助其形成产业规模,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奶制品产业发挥了龙头带动效应。目前,全旗奶制品产业解决了4500多人就业,实现纯利润1000多万元。已经形成了挖掘奶食文化——建立协会——形成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三,神奇绚丽的察哈尔锋毛栽植。锋毛栽植这一察哈尔部独有的民族工艺闻名于窝阔台汗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项工艺体现了察哈尔人保护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生态理念,其做工精美、生动逼真、令人赞叹,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作过报道。现在,锋毛栽植工艺传承人萧掌柜应邀来到了察右后旗发展,不图金钱名利,就是奔着察右后旗是察哈尔文化遗产的发祥地来的。因为,只有来到察右后旗才能为锋毛栽植工艺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进而做大做强。现在已经成立了察哈尔民族工艺品协会,为锋毛栽植工艺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并召收学员30多名。通过协会的推动、宣传,察哈尔锋毛栽植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高档特色礼品,畅销全市、全区。目前为了发展壮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察右后旗正在筹备成立察哈尔民族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高贵典雅的察哈尔阿斯尔。察哈尔阿斯尔音乐是察哈尔部独有的曲牌丝竹乐,是由察哈尔部传承下来的蒙元时期的宫廷乐曲。察右后旗率先在全区组建了察哈尔阿斯尔艺术团,并将阿斯尔音乐推向市场,积极参加各地区举办的文艺汇演比赛等活动,有效地扩大了察哈尔阿斯尔音乐的知名度。如现在一些大专院校的音乐类教材,就加进了察右后旗对察哈尔阿斯尔音乐的研究成果。特别欣喜的是察右后旗已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阿斯尔之乡”,为察右后旗构建大察哈尔文化中心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成立察哈尔文化创意发展公司。要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弘扬察哈尔文化,就得把察哈尔文化与城镇建设相融合。推动成立了察哈尔文化发展创意公司,协调多部门,运用察哈尔文化元素对白音察干镇进行了装饰美化,使城镇具有了浓郁的察哈尔文化气息。与此同时,还为化德县、集宁区白泉山等设计了文化创意方案。通过文化创意发展公司这一产业化手段,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于建筑设计之中,赋予了城镇景观新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城镇文化形象。

第六,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实施了“察哈尔文化研究开发基地”、“察哈尔火山文化之乡”、“察哈尔查干伊德之乡”、“察哈尔敖包文化之乡”和“察哈尔祭祀文化之乡”等“一旗一品”的申报工作。这些“之乡”的成功命名,必定为察右后旗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大察哈尔文化的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要抓住察哈尔民族风情园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高游客“吃、住、行、游、购、乐”六要素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完善服务机制,协调推进旅游业系统工程建设,努力使察右后旗的文化旅游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6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