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以文叙史
【连载56】史诗陶染下的英雄部落——察哈尔部的兴盛
 

察哈尔部东迁(二)

蒙古左翼万户东迁,在察哈尔部的历史上是一件大事,但是在蒙古文献中缺少记载。察哈尔部于16世纪中叶举部东迁的主要原因,除了右翼势力的威胁以外,“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迁徙也可能是左翼万户东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达赉逊库登汗当时所据之地不是水草丰美的大同边外的威宁海以北,而是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水草不能满足大量畜群放牧需要的宣府边外的可可的里速大沙漠地区。这里的条件远不如其后来东迁辽东一带水草肥美的膏腴之地。另外,世代驻牧于辽东之地的蒙古兀良哈、泰宁、福余三卫,自北元初年以来就同明王朝保持着“互市”和“朝贡”的良好贸易关系。同时,他们与蒙古大汗也保持着隶属关系。兀良哈三卫为了长期维持其同明朝的贸易关系,需要蒙古大汗的军事力量作为其后盾。因此,兀良哈等三卫的大部分封建主欢迎达赉逊库登汗直接统率下的左翼察哈尔万户和喀尔喀万户东迁。达赉逊库登汗及其直属察哈尔和喀尔喀两个万户的封建主,客观上也需要通过兀良哈等三卫和明朝的互市贸易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关于察哈尔部东迁后的牧地,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明蓟辽总督何栋说:“数年前,北虏小王子打来孙一部侵驻三岔河。”﹝《明世宗实录》)据日本学者和田清研究:“所谓广义的三岔河,显然是指辽河河套地方。……三岔河一词,本是三股河流的意思,由辽河、浑河、太子河三条河合流而起的名称,后来远在北方,没入夷地的上游地方,可能也叫这个名称了。”(《明代蒙古史论集》)

    东迁后察哈尔万户各鄂托克的驻牧地,根据满昌主编的《蒙古族通史》中的记载,只能列出克什克腾、浩齐特、敖汉、奈曼、苏尼特、乌珠穆沁、乌齐叶特等部分察哈尔鄂托克的牧地。

(连载第56期)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9332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