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学术论坛
学术成果
察哈尔博克——察哈尔文化的绚丽奇葩

钢土牧尔

 

博克,蒙语,原指摔跤手,后来转称蒙古族摔跤运动为博克比赛。博克作为一种体育竞技,与赛马、射箭被俗称为“男儿三技”。蒙古族自古以来崇勇尚武,成吉思汗对军队的训练,就十分注重培养战士们的勇敢、彪悍、顽强、敏捷的体魄与作风,他把“男儿三技”当做提高士兵和民众素质的一种运动项目,对全民进行训练。因此,蒙古族博克运动,在13世纪就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每当举行重大的节庆或祭祀活动,都要进行规模盛大的博克比赛。成吉思汗的异母弟弟别勒古台、主儿勤部的不里孛阔等都是当时名震蒙古高原的博克手。随着历史的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博客运动逐渐演变成了民间常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传承形式之一。

十九世纪以后,博克比赛的技术和训练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由最早的力图一方将另一方完全压倒并使其身体的某部位着地的形式,提高到以注重运动技巧为特征的文明、成熟的发展阶段。

在蒙古地区,检验男子力量和刚强的娱乐活动——博克比赛逐渐成为整个蒙古族的竞技运动项目而普及,因而蒙古人的子孙后代从小就对博克怀有兴趣,特别擅长这项运动。他们即使未经过任何专业训练,但在放牧、从事生产劳动的空隙参加比赛,仍可以赢得荣誉,名扬四方。蒙古博克比赛从不分身体轻重、年龄长幼、体力大小、体格强弱,具有一次角逐定胜负和愿者随时、直接参与等特点,被全世界评价为“极具挑战”的比赛。

察哈尔博克是蒙古族博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广、强手辈出,首次以多博克赛而誉满全球。

据记载,公元1666年夏,漠南蒙古各部为康熙皇帝举行盛典,首次举办有1024名博克参加的博克比赛。这在当时,不仅为察哈尔前所未有,就是整个蒙古地区也是规模空前的赛事。在这次大赛中,从来自广袤的蒙古草原各地的享有盛名的博克选手中,乌珠穆沁旗的安昭千里挑一,脱颖而出,夺得冠军。这次盛会的举办地点为现今多伦县西海流图草原章嘉活佛的查干敖包之东。关于此次大赛,除有历史记载外,民间也在口碑流传。

咸丰八年(1858年),在为十七世章嘉活佛伊西丹比尼玛举办的有1024名博克参加的盛会上,浩齐特旗的两位孙岱争获冠亚军,成为佳话。光绪十四年(1888年)夏,蒙古内49旗、外57旗为清朝四大活佛之首——章嘉活佛举办了盛会。这次也有1024名博克选手参赛,与会民众据说达7万人之多。观看比赛时,前面的坐着,中间的站着,后面的骑在马、驼上,场面浩大。比赛每一对阵点名时,只见手举小黄旗的骑手四处奔跑,“现在是某某旗的某某上场了”,喊声传遍连绵不断的营帐、蒙古包和长蛇阵般的车辆中间。大赛中各地有不少著名的博克接连落地,最后由乌珠穆沁右旗的巴格希乌兰夺魁,阿鲁科尔沁选手贡布扎布次之。由于这次大赛也是在海汶河畔的海流图举行,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海汶盛会”。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前有千名博克参赛的最后一次大赛,人们盛传,参加者的马匹饮水几乎使海汶河的河水断流。

吮吸母亲圣洁的乳汁,吞吐故乡清新空气的察哈尔健儿们,曾几何时,创造了蒙古博克精粹的察哈尔荣誉,并将蒙古博克赛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硕果推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初到中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优秀博克手,其中就有正兰旗的扎木彦,正白旗的阿努格楞、龙腾、宝音若布吉,镶白旗的桑腾尼玛、占其布宁布、罗布曾苏道布,镶黄旗的毕力古太、兰沙格尔丹,商都马群的僧格仁庆、贡楚格丹巴、色热特尔等。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对1718世纪的优秀博克手的名字记载很少,不能不说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博克的着装

昭都格(坎肩)

昭都格(坎肩)是蒙古博克的重要装束。昭都格是便于对方抓、握的上衣,具有紧身作用,集擒拿捉放技巧于上身,为博克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昭都格(坎肩)根据制做用料,可分为香牛皮坎肩、毡子坎肩、面革坎肩、绸子坎肩和布坎肩。根据其形状还可分为封闭式昭都格和敞开式昭都格。敞开式坎肩又可分为蝴蝶式昭都格和翅膀式昭都格。

一般来讲,强手如云的比赛中大多穿香牛皮昭都格。昭都格的领口、袖口密集排列着银或铜泡钉(一个坎肩有300400个泡钉),后背中心镶有大圆银镜或铜镜,上面浮雕着法轮、吉祥结、云纹图案和地区名称。

敞开式昭都格袖短,袖口在上臂肌肉之上,领口断面横跨脖根下面,朝前披在两肩上。前面无襟,后背严整,两腋切边从腋后向下直至胯上,然后顺腰间围到腹部,用腰带紧裹在脐上。与其他地方一样,察哈尔人用结实的布做昭都格里子。

拉布尔(腰围彩带)

拉布尔(腰围彩带)是博克手紧箍腰部,将昭都格下摆、套裤、裤带三者重叠捆紧,既有坚固的作用,又不失为装饰性的装束。很早以来,腰围彩带用3种颜色的绸缎做成,上面为天的蓝色,中间为太阳的黄色,下面为大地的绿色,艳丽而有象征性。腰围彩带两边的带子在腰后正中系紧。腰围彩带不能做得太宽,宽则遮盖了昭都格下摆,也遮住了套裤的镶边、图案,有碍整体美观。腰围彩带围在银、铜泡钉昭都格和绸子套裤之间,色彩鲜明,给人一种神奇的形象感。

陶浩(套裤)

在察哈尔,套裤也叫套子或护膝。

察哈尔人自古以来,适应环境和畜牧业生产的艰苦条件,平常于放牧、移场、骑马时,在裤子外面套穿裤套子,这就是后来形成的博克时穿的陶浩,即套裤。博克时穿昭都格、腰围彩带的同时穿套裤,既能护膝又与裙裤相配,成为一种装饰,从而固定为博克专用的着装。

察哈尔博克手,很早以来,在配用套裤时,对新手或年轻选手用红、绿、蓝等明快颜色的布料或锦缎缝制,并用各色绸线刺绣。年纪稍大的博克手倾向于用颜色淡雅的布、绸缝制。正对膝部的地方,在彩绸和海蓝布上套贴或刺绣着地区名称、四兽图和崇尚的禽兽等图案。

班吉拉(裙裤)

裙裤是用34丈的无纹白布多褶折叠缝制的。宽松肥大的大腿部分正好垂在靴靿上,衬托出博克手体态雄壮、英姿勃发的形象,是博克手的重要装束。裙裤大约是由喇嘛博克的着装演变过来的。因为喇嘛只穿裙子不穿裤子,裙子是上下有口的直筒子,博克时将裙子的前下摆拉到后面,后下摆拉到前面别在裤带下面,再在上面穿上套裤。这样久而久之,裙子变成了上有裤腰口,中间封闭成裤裆,下面有裤腿的裙裤。

博克靴子

博克靴子是保护腿脚,站稳脚跟,准确运用和发挥腿脚技能,并能进退、挡拌自如的重要着装之一。博克手为防止靴帮靴底撑开,帮靿撕裂,一般选择香牛皮靴、皮靴、面革靴,并用皮条绑紧。另外,为避免脚靴之间松动,还要穿上纳底绗筒的布袜。

绑带

绑带是捆扎靴子,防止靴子打滑、撕裂和松弛,固紧腿脚,在运用腿脚进、拌、拖、滞功夫中,起到保持靴子坚固而柔韧的作用。绑带要用鞣熟的牛皮条五到六尺,一头配有铁环便于捆扎。

江嘎(项环)

江嘎是一个博克手成绩的标志,个人不可随意佩戴,而是由地方行政部门、单位或公众,根据其运动生涯和取得的成绩给予的一种评价。因而江嘎也是蒙古博克手地位和荣誉的象征。

江嘎是由江嘎圈和江嘎幡组成。江嘎圈是用3块哈达结成的项圈。江嘎幡是将绸带挽在项圈上,上面是象征蓝天的蓝色,接着依次为象征白云的白色,象征朝阳的红色,象征绿叶世界的绿色,象征大地的黄色等,表达了尊贵、运道、朝气、平安、和谐的意愿。

获得江嘎有两种途径:一是运动成绩,即在各种赛事中获得冠亚军的名次,以及在博克生涯中达到的某种年限标准;另外,便是老博克手。由于年龄、身体的原因退役时,将自己心爱的江嘎传给优秀青年博克手或有志于博克运动的孩子。

博克受封和江嘎的转赠

佩戴江嘎的博克手均为久经沙场,在各种赛事中不懈努力,勤奋拼愽,获得成就者。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体力渐渐衰退,在其行将退役时,由家乡的行政部门,根据“身虽退役,荣誉永在”的传统做法,在适时举办的大赛盛会上,褒扬其功绩、贡献、技术特点,并安排其与优胜者进行平局性博克表演。然后授予其“达尔罕博克”荣誉称号,给予骏马、奖金、哈达等重奖,这就叫博克受封。受封的博克手则将自己成就的标志——心爱的江嘎转赠给家乡的优秀青年博克手或有志于博克事业的孩子。这便是江嘎的转赠。

博克赛的传统规则博克的对阵

比赛中谁与谁相遇,是与博克赛对阵的安排有关。这一工作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博克手、博克专家、裁判员、组织者组成的博克对阵组,根据参赛者报名统计安排顺序,确定对阵者的姓名和场次。在察哈尔地区,常用下列几种对阵方法:

1、传统对阵法

这种办法不仅有多年的历史,而且蒙古地区直到今天还在沿用。由大赛的组织者组建一个有老博克手、专家、专职裁判、达官显贵参加的对阵小组,这个小组将从赛事开始到结束履行职责。

根据博克运动员的名声、年龄和籍贯分为“左翼博克手”、“右翼博克手”两大组。“左翼”方面,先从有荣誉江嘎的博克手、各地冠军获得者中依次选出四强为首先出场的博克,以下排列青壮年选手。“右翼”方面出场的博克手,为“接应博克手”。“接应博克”由刚有名气和有希望夺得名次者,以及强壮青年,年轻“新手”组成。然而右翼方面的博克们面对强者,不轻言失败,遵循“能让冠军的膝盖沾土才是冠军”的信条,敢于拼愽。比赛开始时,两组博克手高唱“博克歌”出场,排成一行,按顺时针绕场,听指令与对阵博克手开展比赛。

2、交叉对阵法

这是在不破坏原先对阵安排的前提下,不改变左右两翼博克的原来对阵顺序,将左右两翼的一方顺序倒过来,即左翼方的最后一名选手与右翼方的第一名选手“交叉式”地比赛,直至争夺冠军。具体来讲,如果按64名参赛者算,右翼第1名博克手对阵左翼第32名;右翼第2名对阵左翼第31名,如此类推。第2轮时,将双方的胜者按原方原来的名次排列,哪方博克手多余了,就将多余者按原顺序补到对方后面,然后再交叉进行比赛,这便是“交叉对阵法”。

3、表格对阵法

这是现今博克赛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对阵表中为了避免优秀选手过早相遇,在对阵表中让名选手们先预占位子,然后以抽签的方式,登记抽签号数,实行淘汰制。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连续对阵法和点名对阵法等方法。

连续对阵法是凡每轮的优胜者不准予休息,连续进行比赛,直至争夺冠军。点名对阵法就是在所有参赛的博克手中,每一轮均可以自由点名选择对方,进行比赛。

博克比赛中的注意事项:

1、在比赛场地,听到点名,忌讳不出场。

2、不得醉酒参赛和闹事。

3、比赛中不得抓、揪对方的江嘎、套裤、裙裤。

4、比赛中不得恶意扭对方的头部、脖颈,不得有故意踢、伤对方的动作。

5、比赛中不得抓腿,而且手的动作不得超过对方腰部以下。

6、比赛中不得有扭、压对方关节、卡脖子、抓头发等动作。

7、对于脚的招数不得用手去对付。

8、不得赤身裸体参加比赛。

9、在比赛中不得说话,更不得谩骂和污辱对方。

10、比赛中要尊重裁判员,不得与裁判员吵闹,不得污辱裁判员。

11、不得用非蒙古博克比赛的技巧和动作。

作者系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副理事长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413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