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学术论坛
学术论坛
清朝蒙古族的学校和科举

1_结果.jpg

蒙古族文化教育历史悠久。元明时期蒙古文化有了长足发展。请代不同于前代,在统一国家中,蒙文、蒙语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通行使用,为蒙古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满洲贵族中,因历史渊源不少满族知识分子都懂蒙语并会使用蒙文,上至皇帝,下至文武官员,蒙古文化发展超出了本民族范围。清廷官员中,蒙古官吏遍及六部二院,他们都是由官学或私塾培养出来的。蒙古贵族子弟中,八旗蒙古子弟比内外扎萨克蒙古子弟接受教育的机会多,条件较好,接受教育面较宽,因而蒙文或满汉文程度较高。培养八旗蒙古子弟的学校主要设在京师和各驻防地区。

北京所设学校:蒙古义学,康熙间成立,八旗蒙古每佐领设一学校。乾隆间撤销。八旗学堂:又称礼部义学,设立于雍正初年,乾隆间裁撤。蒙古清文学:培养蒙古贵族子弟学习满文的学校,始设雍正七年,因每甲喇(参领)设一学,又称甲喇学。外火器营义学:乾隆间设立。为火器营官兵子弟而设。景山官学:康熙间设立。为培养内务府上三旗子弟而设,内有少量蒙古学生。八旗教场官学:为居住在教场的官兵子弟而设。八旗左右翼世职官学:培养对象是八旗世职幼官和佐领。健锐营官学:乾隆间设立。为健锐营官兵子弟而设。以上所列各学校,均属一般学校,内设满蒙汉或蒙或满教习一人或数人。学制一年或五年。学习课程有满蒙文翻译及骑射技术。官学费用由清廷支出,义学多由各旗筹办。

为了培养专门人材,在北京设立若干所专门学校:圆明园翻译官学:雍正十年设立。培养蒙古子弟翻译人材。咸安宫蒙古官学:乾隆十三年设立。学习课程有蒙文经书、“阿利嘎力”字韵和蒙古翻译。唐古特学:顺治十四年设。培养管理西藏和熟悉喇嘛教事务的人材,基本上招收蒙古贵族子弟,八旗蒙古每旗三人。托忒学:培养使用托忒文人材。俄罗斯宫学:康熙四十七年设。培养外交人材,八旗蒙古每旗三人,学习俄语,办理与俄国住来事务。算学:培养蒙古族数学人材。

在京所设的咸安宫官学和国子监中还有不少蒙古子弟入学。咸安宫官学,雍正七年设,主要培养八旗和内务府上三旗子弟,学生入学前学历较高,已具有举人、监生等资历,在各官学中待遇优厚。国子监是清代最高学府,内设蒙古贡生和监生,培养蒙古贵族子弟。

蒙古八旗除京师之外驻防各地,各个驻防地均没有学校,所涉地区广,有浙江省杭州、乍浦;湖北荆州;江苏江宁(今南京)、京口(今镇江市);四川成都,陕西西安、山西太原、右卫(山西右玉);绥远城(呼和浩特市);甘肃凉州(今甘肃武威) 、宁夏、庄浪(今甘肃境);东三省盛京、吉林、伯都纳(今吉林扶余境);直隶热问、张家口;新疆惠远城、宁远城(今伊宁市)等地。

绥远城设有蒙古官学;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没有土默特官学。土默特官学:设立于雍正十三年,每个佐领选送二名贵族子弟入学。绥远城蒙古官学:乾隆八年绥远城两翼各设一所学堂,设有教习二人,由土默持两旗内通晓蒙语人材中选拔,教授蒙文翻译,后增满文教习。教授满文。乾隆中叶撤销翻译学。有学生四十名。还有满汉翻译官学,设立于乾隆十五年,是为满蒙官员子弟学习满汉文翻译而设。

清中叶以后蒙古各地设立不少书院和学堂。内外扎萨克蒙古地区的学校教育住住与寺院教育结合在一起,寺院中附设或寺院本身就是一所学校,这是牧区教育的一个特点。库伦有乾隆四年(1739)建立的德亲噶喇扎仓;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立医学扎仓。四十四年(1779)建“时轮扎仓”,道光十八年(1838)在伦库建甘丹寺。科布多地区也是建立学校、发展教育较早的地区。乾隆三十二年(1767)科布多城建立学校,学生从厄鲁特 、明噶特地区选拔二十名蒙古儿童,学习满蒙文。乌里雅苏台也建有学校,培养蒙族贵族子弟。乾隆三十四年(1769)乌鲁木齐设立学校。乾隆四十一年(1776)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盟长下令,所属各旗分要设立学校;不久规定学校开设满文课,从会蒙文的儿童中选拔学生教习满文。乾隆五十一年汗山盟各旗选派二名学员,每期学习六个月,教学满蒙文。

关于科举,早在后金汗国时期,皇太极已开始科举取土。天聪八年(1634)礼部举行考取举人,有蒙古知识分子参加考试,以蒙文应试。俄博特、苏鲁木等十六名中举人,受到后金的奖励和礼遇。入关以后.八旗子弟在顺天府应试,始于顺治八年(1651),这一年招收生员三百名,有蒙古生员六十名考取。八旗子弟通满文者,作满文一篇,通满汉文者,翻译汉文字一篇。参加科举考试者多为八旗蒙古人。一般要经过三种考试,文科、武科和翻译科。每科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和会试;童生试是取得生员(俗称秀才)资格的考试,也称小试。乡试中试者为举人,一般可出任七品以下官。会试中试者为进士,一般可出任六品以下官。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和《圣谕广训》(皇帝谕旨)为主,形式是写八股文。据统计清代八旗蒙古中进士者有一百八十余人。蒙古族知识分子在清代是学而优则仕,据统计八旗蒙古人出任清朝各部尚书者有三十人,其中任理藩院尚书者十四人。还有更多的蒙古人任将军、总督和都统等高级官吏。

(来源:体肥皂南 中国历史

  转自:蒙古智库)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72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