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察哈尔名人
民国之后各界名人
高•青格勒图
 

高·青格勒图19332009  察哈尔商都牧群(今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人。生前为内蒙古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音协理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员、中国马头琴学会特邀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名词术语委员会音乐(舞蹈)专业名词小组成员和蒙古国三弦学会特邀理事、中国民盟成员。他是蒙古族著名的艺术家、民族音乐研究专家和教育家。

19507月~19538月,在原察哈尔盟文化队当小提琴演奏员。19538月~19828月,作为演奏员(小提琴、三弦、火不思)在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工作。19571958年,兼任内蒙古艺术学校三弦教师,为培养我区三弦演奏员做出了贡献。在文艺战线工作20多年期间,他多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国庆文艺演出、广交会文艺演出、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巡回演出、抗美援朝勇士慰问演出等重大演出活动,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胡耀邦、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文艺晚会上,他和朝鲁表演四胡三弦二重奏,获二等奖。1959年随团赴蒙古国访问演出,他参加演奏的四胡三弦二重奏和三弦独奏获蒙古国文化部的奖励。他创作儿童歌曲和编写器乐曲百余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和内蒙古电台录制的民乐独奏曲和合奏曲30多首,深受国内外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喜爱。他创作的民乐器乐曲《阿其图》于1999年入选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级教材《音乐》(蒙、汉文)

1955年起,高·青格勒图潜心研究失传多年的蒙古族弹拨乐器火不思。他的这项研究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中断,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他又重新投入研究工作,搜集、参阅有关文献资料,继续整理挖掘和创新设计火不思。著名马头琴演奏家桑杜仍、著名作家葛日乐朝克图、著名歌唱家拉苏荣、诗人莫·阿斯尔、巴·敖斯尔、拉木苏荣以及历史学家赛熙亚乐和金启宗给予他很多帮助。1976年正值迎接自治区成立20周年庆典,改制后的火不思(现已珍藏在内蒙古博物院)首次在舞台上演奏,深受观众的欢迎,《光明日报》《人民音乐》《人民中国》《民族画报》《半月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37种语言)、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蒙、汉语)、内蒙古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详细介绍。重获新生的火不思音色洪亮、浑厚,适合弹唱、独奏和伴奏,而且能够演奏难度大的世界名曲。其琴头犹箭筒,顶端雕刻一张满弓,琴头左侧的四把琴轴也是箭杆形状的。这种设计寓意着阿伦高娃母亲“五支箭教子”的典故,象征着民族团结。在琴箱的边缘部分绘有蒙古族花边饰缘,面板中下部两侧开有一对云朵形音孔。198912月,高·青格勒图研制的火不思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科技进步四等奖。从此,他以“火不思之父”“火不思青格勒图”著称于区内外。他使失传多年的火不思重获新生,这不仅对蒙古民族音乐艺术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意义深远。现在,这种乐器不仅流行于全国各地,而且在蒙古、日本等国家也有人学习和研究。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把火不思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珍藏于乐器博物馆。

1982年,高·青格勒图调入内蒙古艺术研究所之后,专门从事蒙古民族音乐研究,在《草原歌声》《乐器》《乐器研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等区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评论40多篇。他多年致力于火不思的演奏方法和技巧的整理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火不思、古筝、三弦、马头琴》(火不思部分,1989)及《火不思教程》(2009)。这些教科书在培养新一代火不思演奏员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高·青格勒图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暨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内蒙古卷,2001)和《中国少数民族民歌集成》(内蒙古卷,1992)的编纂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以及自治区文化厅等有关部门的嘉奖。他还参加国家“九五”“十五”重点图书《蒙古族民俗百科全书》(1999)的编纂工作,负责完成蒙古族音乐部分。在他的代表作中,《火不思的来源及其历史》一文在充分参阅自唐朝以来的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火不思的来源、其名称的来历、各个朝代宫廷和民间音乐中使用这种乐器的情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蒙古族器乐曲——“阿斯尔”》一文是在他多年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又一力作。文中对“阿斯尔”这一名称的来历、阿斯尔的历史渊源、分布地区、种类及其转调、演奏方法、演奏特点和速度以及《阿都沁阿斯尔》的三种变调的缘由等相关问题逐一进行探究。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1981)一书中介绍蒙古族器乐曲“阿斯尔”时引用了高·青格勒图的有关论文。蒙古国文化艺术大学研究生莎仁高娃在她的学位论文中专设“高·青格勒图及其火不思”一节,详细介绍了他研制火不思的过程和火不思的有关特点等。

1990年开始,高·青格勒图对出自鄂尔多斯地区的另外一种民间弹拨乐器苏勒德进行整理研究,对它进行多方面的改进。改制后的苏勒德于19936月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视听技术实验室通过FFT声学测量和技术鉴定。由于苏勒德的研制成功填补了蒙古族民间乐器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中的一项空白,该成果于199712月荣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此同时,高·青格勒图撰写的《民族乐器苏勒德》一文于2002年被编入《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并获奖。

多年来,高·青格勒图精心培养年轻一代的火不思演奏员和苏勒德演奏员,为民族乐器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贡献。他在生前培养的学生已达数百人,其中不少人已经成长为我区及甘肃、新疆、北京、青海、吉林等地乌兰牧骑及有关文艺团体的能手,他曾多次获得包括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1998)、西部地区民歌大赛金奖(2004)、全国青年音乐大奖赛金奖(2005)、中日韩三国少年儿童音乐大赛金奖(2005)等在内的大奖。20026月,获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颁发的被载入《中国世纪英才荟萃》荣誉证书;同年10月应邀出席了“相约北京”海外华人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国庆座谈会。《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辞典》中均有他的传略和条目。内蒙古电视台《音乐部落》《相约周末》等品牌栏目以及《艺术科技》等杂志都对他进行过专题采访。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4376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