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民俗风情
生活礼仪
察哈尔蒙古族丧葬礼

    过去蒙古族的丧葬礼仪以“天葬”为主。所谓“天葬”就是把尸体抛到避静的野外。随着社会的进化以及其他民族习俗的影响,“天葬”逐渐被其他葬法取代。尤其是察哈尔地区其他民族人口逐年增多,草原被逐步农业化,没有可作“天葬”的避静处了。于是人们就模仿汉族的“地葬”或者叫土葬。这种葬法就是把尸体用白布裹起来,装入木製的箱子里,俗名叫棺材。由于喇嘛教的影响,察哈尔蒙古族用立式箱子装尸,俗名叫坐材,形状如同小庙。

    治理丧事的过程如下:

    人死之后,首先要请一位懂阴阳五行,会择时辰的先生,确定为死者更衣入殓的时辰,确定出殡掩埋时辰、方位,能否入祖坟等事宜。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找出应当讳避的人。有喇嘛的地方,上述问题可由喇嘛确定,同时让喇嘛念祭奠亡灵的经咒。察哈尔蒙古族的传统习惯,人死之后不在屋外设灵棚祭奠,而是入殓后仍停放在原住的家里,用帘幕遮着遗体。从死的时间到出殡的时间,24小时内把全部葬礼进行完毕,不需要考虑很多禁忌的规定,按方位出殡即可。否则就需要严格择时择方。祭奠方式一般由俗人主持,大家围着炕桌念嘛呢经。喇嘛也有参加的,死者的家眷们要给主持者钱物,意思是给亡灵的,察哈尔人把这一礼仪叫“尤若拉阿布其那”,其实喇嘛把钱物都拿回自家享用了。念嘛呢经时,先在亡灵前敬香点灯,然后由专门请来的经师领着大家念“展旦召”,接着念“博格德喇嘛”,再念“赞美五台山”。嘛呢经的经文、经词、经段很多,每念一个小段就念四句唵、嘛、呢、叭、咪,有的经文按数字排列重复念词,形成长段经文,一念就是半个小时,如“章嘉活佛颂”就是这类经文。大约念一个半小时,人们休息十几分钟喝茶吃些茶点,夜半吃一顿好餐。天亮时分念一首库仑嘛呢叫“伟大的展旦召”,念18遍,死者眷属子女到灵前跪拜,因为这首嘛呢曲调悲伤,大多数人都会失声痛哭。嘛呢经的曲调是察哈尔蒙古族民歌小调为主。旋律可分三大类,其一是深沉类,其二是叙述类,其三是悲哀类。叙述类曲调用于介绍和赞美寺召,佛祖;深沉类曲调用于怀念亡者、先人的恩慧;悲哀类曲调用于悼念死者。出殡的那一天,主人家要给念经和赶来悼唁者吃一顿用大米、奶渣、黄油、红糖制成的粥饭,藏语叫“独插”。这种饭如果再加进牛肉碎块就叫成“冬嘎”,“冬嘎”只能在“庙会”上食用,平素宗教活动也可食用,不能用于亡者祭奠仪式中。出殡后,主人家要给众人们吃一顿丰盛的餐,有的人家甚至设宴席,这种宴席绝对不能上酒、唱歌、猜拳。否则就不是吊丧而成了喜庆,让众人笑话,对死者更为不忠。

    察哈尔蒙古人遇丧事,除了给直系亲属报丧外,对一般亲友不报丧,一般亲友们听说后主动前来吊唁。吊唁时的语言要委婉地:“×××成佛了”或者“×××出逝了”,以示自己的特地到来。察哈尔蒙古族以黑色为孝色,死者亲属带孝布用黑布。也有的人家模仿汉族穿带白色孝衣孝布的。出殡后的第三天,由直系亲属到墓地敬香祭典一次。解孝在21天头上,居丧期间,男的不理发修胡,女的不戴头饰,子女们不能穿红挂绿,家里不能设宴、喝酒、唱歌和其他娱乐活动。一年内不能贴红对联。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5595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