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研究会简介
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概况

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是在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的基础上,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由自治区民政厅登记注册,挂靠内蒙古社科院,直属自治区社科联管理,由致力于察哈尔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热爱察哈尔文化事业的各类人士自愿结合并依法登记成立的群众性学术社团组织,由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

一、宗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立足学术、服务社会、创新机制、繁荣文化”的原则,秉承“挖掘研究、抢救保护、传承弘扬、创新发展”的宗旨,以开发察哈尔历史文化资源为己任,致力于察哈尔文化研究和察哈尔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打造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为实现文化强区战略发挥作用。

二、研究背景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察哈尔蒙古族创造出了广泛流传的集民风、民俗、民族精神于一体的察哈尔文化,这种文化的主流是蒙元以来的蒙古族传统文化,是蒙古宫廷文化的承载者和继承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其特点包括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风俗、生产方式、经济形态、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科学教育、宗教思想、思维理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其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敬重礼仪、英武爱国,具有爱国主义传统和勇敢尚武、富于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由于社会历史的变迁,人文地理的影响,察哈尔文化吸收了北方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具备了鲜明的特色。从1206年成吉思汗组建护卫军“怯薛”至今,察哈尔文化传承813年之久;现分布于世界22个国家和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个旗县市区。如今,全国各地已成立了察哈尔学会、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乌兰察布市察哈尔文化研究会以及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前旗、正镶白旗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等二十多家察哈尔文化研究组织和传承基地;主要传承地区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

三、业务范围

文化传承保护、学术研究传播、国际交流合作、民族艺术指导、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开发服务、教育培训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文化场馆服务、演艺经纪服务、商务合作服务、出版发行服务、评奖命名服务、评估认证服务。

(一)研发察哈尔历史文化。积极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以及有计划的专题研究。组织挖掘、研究、整理察哈尔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察哈尔部八百余年历史所蕴含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民族文化资料库。编辑、编译、出版、发行各类察哈尔文化研究论著、史料、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及各种研究成果,开展古籍整理工作。

(二)保护察哈尔历史文化遗产。助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开发工作,建立多重有效的联动服务机制,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三)推动优秀察哈尔文化的传播。举办各类学术理论研讨和社科普及活动,组织开展察哈尔文化展博活动,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及传统文化活动,创办察哈尔文化宣传平台,加强同区内外媒体交流与合作。

(四)开展察哈尔文化交流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面向世界,联合自治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学术团体和个人,同区内外政府组织、社团组织、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开展合作交流。

(五)加强察哈尔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学术研究骨干培养,建设一支既有创新精神又有研究实力的察哈尔文化研发队伍,塑造学术研究的团体形象。

(六)推进察哈尔文化理论体系建设。建立察哈尔文化科研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察哈尔文化科研课题研究,承接、委托科研课题,充分发挥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平台作用,为社会提供服务。

(七)推动察哈尔文化阵地建设。创办察哈尔文化展示、宣传、教育、科研、交流、传承阵地,健全察哈尔文化社会服务功能,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促进察哈尔文化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开发,助力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九)指导察哈尔文化民俗礼仪行业行为。规范察哈尔文化民俗礼仪,助推民族礼仪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组织开展对相关行业及从业人员资质评估、认证。开展察哈尔文化活动领域内的评比、奖励、命名。

(十)加强与政府的交流与协作。积极参政议政,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承接政府及政府部门委托的社会公共服务项目。

四、基本情况

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成立至今,已发展个人会员403名,团体会员21个,共有骨干研究人员120余名,其中核心研究专家40多位。会员参与度高、覆盖面广,主要由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等多领域中从事学术研究、文艺创作、非遗传承、文创产业的人员组成。

为提高察哈尔文化研究的专业化水平,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设立了统领学术研究任务的学术委员会;承接政府研究任务、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社会的智库中心;负责研究成果转化和非遗传承、指导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协作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即历史专业委员会、语言文学专业委员会、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和艺术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按照研究方向和专业特点承担相关研究任务、选定研究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研究规划

研究会设有职能机构,即办公室、信息宣传部、课题管理部、联络协作部负责具体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分工协作、整体联动,体现了组织机构的紧密性,专业分工的合理性和研究工作的高效性。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和美国纽约市分别设立了驻外办事机构。

在规范内部管理和整体运行机制方面,不断加强研究会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按照自身业务特点,先后建立出台了30多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由办公室统筹负责检查落实,做到了责任明确、有章可循。

五、工作成就

在多年的实践中,察哈尔文化研发团队按照“深化研究、开发利用、创新发展”的研究方向,积极助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表现出了历史渊源、有文化内涵、有传承基础、有研究成果、有社会影响等优势,为发展文化事业,开发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确立了察哈尔文化研究十大工程。即,研究挖掘工程、精品创作工程、遗产保护工程、活动传承工程、阵地创建工程、资源共享工程、城镇塑造工程、产业推动工程、人才培育工程、品牌打造工程,以此为总方向和总目标,坚持“抓精髓、聚精英、出精品”的研发思路,突出“学术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组织特点,广纳贤才、重点突破,开展学术研讨及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推动察哈尔文化挖掘研究工作逐步进入了正规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历史研究方面。我们之所以选择察哈尔历史文化的研究,不仅是为我国抢占世界蒙古学研究领域的制高点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察哈尔历史文化在世界蒙古学界的影响,提高乌兰察布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进我市“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的实现打好基础。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整合学术资源,优化组合研究人才,合理确定课题分工,疏通察哈尔历史发展脉络,盘点察哈尔文化家底,先后编撰出版了《察哈尔史》《察哈尔论》《察哈尔风俗》《察哈尔史迹》《察哈尔阿斯尔》《察哈尔民歌集》《察哈尔民俗与民间文学》等20多部千余万字的史料书籍,为察哈尔文化研发工作夯实了基础。其中,《察哈尔史》《察哈尔风俗》荣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察哈尔史迹》荣获自治区“阿尔丁”奖。特别是组织区内外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八年编撰出版的《察哈尔史》,得到了区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被学界认为“填补了我国蒙古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是近年来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研究成果之一”。目前,《察哈尔史》蒙文版已基本完成翻译,进入了编审阶段。

——创建传承阵地方面。为使察哈尔文化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立体文化,充分发挥传承基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努力推动察哈尔文化研究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承发展方面不断创新,在察哈尔文化影响深远,人文基础厚重,传承能力较强的察右后旗创建了“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开发保护基地”“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传承保护示范基地”“内蒙古察哈尔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研究基地”“内蒙古察哈尔蒙古剧创作实验基地”;在集宁师范学院、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创建了“察哈尔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命名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察哈尔文化研究传承保护示范基地”,命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集宁师范学院为“察哈尔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命名锡林浩特市蒙古族小学为“察哈尔民歌传承教育基地”。

另外,以繁荣察哈尔文化为导向,进一步整合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普及察哈尔历史文化知识,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发挥民族文化典型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在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传承保护示范基地——察右后旗建起了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察哈尔文献馆、察哈尔文化传承中心、察哈尔文化公共服务中心、民族文化产业示范街等一系列文化传承平台,包括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察哈尔民俗博物馆、卓资县镶蓝旗民俗文化园,锡盟正镶白旗明安图博物馆、正蓝旗元上都博物馆等相关文化阵地,充分发挥了在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化成果展示交流、文化产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使各族群众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享受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为传承和弘扬察哈尔文化,树立地区文化形象,提升察哈尔文化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艺精品创作方面。文学艺术精品对于潜移默化地教育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针对当前文艺界有高原没高峰或少高峰的困境,几年来,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协助有关部门和部分旗县区成功举办了历届春晚和全国性的“察哈尔杯”察哈尔民歌电视大奖赛,并在察右前旗、察右后旗、察右中旗、集宁区组建了四支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阿斯尔艺术团。始终立足察哈尔历史文化选题材,不断培育文艺人才,创作了绚丽多彩的察哈尔文艺精品。包含察哈尔民歌、长调、短调、阿斯尔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精锐察哈尔》《乌力格尔》《春满察哈尔》《情暖察哈尔》《玛乃察哈尔》《腾飞的察哈尔》《察哈尔恋歌》《察哈尔民歌》等文艺精品,集中记录和再现了察哈尔文化的精髓。编创的大型舞台剧《察哈尔婚礼》荣获自治区第五届乌兰牧骑艺术节金奖,荣膺全区“五个一工程”奖,作为草原精品剧目在全国展演。《察哈尔的祝福》荣获2017年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暨第七届乌兰牧骑艺术节金奖,《察哈尔新尼酒歌》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电视歌舞展演金奖,《火山草原察哈尔人》荣获全国第六届曲艺展演节目优秀奖。

2015年,大型原创蒙古剧《忠勇察哈尔》参加中国·内蒙古第十二届草原文化节,荣获优秀展演剧目奖,在中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上荣获“国家级优秀展演剧目”和优秀导演、编剧等15个奖项;2015年10月,该剧应邀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那达慕”草原节交流演出,引起了当地社会的强烈共鸣;2016年,该剧荣获自治区艺术创作最高荣誉“萨日娜”奖。承担该剧演出任务的察右后旗乌兰牧骑,也由此受到国家文化部派遣,于2016年12月出访巴基斯坦交流演出。

经过三年多的协调筹备,由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同北京华奥朗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在乌兰察布市和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的共同努力下,启动了三集电视纪录片《西迁戍边察哈尔人》的拍摄工作,并于2018年7月30日在第一批西迁出发地——商都县八大顷镇小庙子嘎查举行了摄制组重走西迁路出发仪式。经过20多天的长途跋涉,摄制组经乌兰察布、蒙古国部分地区,抵达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完成了拍摄任务。通过拍摄纪录片《西迁戍边察哈尔人》,展现了西迁之路的丰富人文历史以及鲜明的察哈尔民俗风情,向世人展示了察哈尔西迁戍边在蒙古历史、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于把察哈尔西迁精神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根据这一题材编创的大型电影《刀锋上的金莲花》和动漫电影《察哈尔传奇》剧本已经编创完毕,正在积极推动下一阶段的工作。

——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先后赴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江苏、山西、新疆、台湾等省区和自治区有关盟市进行考察访问。通过交流真正把地区联动起来,社团联系起来,学者凝聚起来,形成了社科理论研究的整体优势和组织优势。

目前,三省区(内蒙、新疆、河北),四地州(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张家口市、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的文化研究机构和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有力的助推了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例如,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积极推动乌兰察布市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建立友好市州关系,并为博尔塔拉创作大型蒙古剧、普及察哈尔文化知识、设计城市文化塑造方案,均得到了州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在我们的努力下,博州政府考察团于2016年成功访问乌兰察布市及察右后旗,但我市回访至今未能成行。我市与博州建立友好市州关系,对于我市“一带一路”、向中亚、中东陆路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又如,为张家口市建设察哈尔文化城、整理出版察哈尔文化古籍等方面建言献策,为崇礼县2022年冬奥会场馆建设和文化旅游业发展出谋策划。特别是在2017“察哈尔文化·乌兰察布论坛”上,察哈尔文化研究会提出了构建“乌锡张+”察哈尔文化区域合作理念,为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张家口市共同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发展特色旅游业,迎接冬奥会,融入京津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察哈尔文化走向全国的大胆实践,得到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赞赏。

此外,于2018年4月赴蒙古国开展了访问活动。访问期间,代表团对接8院所单位、5家企业、2个省、4个苏木拜会20多位专家学者和经济界知名人士,接触了80多位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同蒙古国科学院、音乐艺术大学、科技大学分别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助推了“三乌”(乌兰察布、乌兰巴托、乌兰乌德)经济文化走廊建设,促进了两国多方面的合作,为今后的察哈尔文化研发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途径。

2019年5月,组织代表团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了“蒙古文图书文化遗产——竖写蒙古文”展览,在展示竖写蒙古文瑰丽神奇的同时,推动察哈尔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察哈尔文化,向世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对蒙古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特色学科建设方面。2014年10月,察右后旗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与集宁师范学院合作建立了察哈尔文化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10月,察哈尔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并入了由内蒙古大学牵头、协同全球二十二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的“蒙古族及北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四年多来,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稳步推进,在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探索发展路径、寻求发展优势,提高察哈尔文化理论研究水平,打造察哈尔文化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确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察哈尔文化研究中心。通过合作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校地人文资源和科研人才优势,携手合作、协同创新,察哈尔文化已成为一门民族学的新型学科走进了高等院校,列入了集宁师范学院学科体系建设,并开设了相关课程,正在组织编写《察哈尔文化概论》《察哈尔简史》等本科教材。壮大学术研究队伍,拓展学术研究领域方面取得的新突破,使学院成为了创新传承察哈尔文化的主力阵营,为察哈尔文化的传承弘扬增添了理论支撑,为深化察哈尔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察哈尔文化研究会、集宁师范学院与蒙古国音乐艺术大学三方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阿斯尔音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作项目,将填补乌兰察布市尚无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白,将会极大地提升乌兰察布市及集宁范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为我市的对外开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察哈尔文化研究会挖掘抢救可形成产业的察哈尔传统民间手工艺,建立了察哈尔奶食、蒙古餐饮、蒙医蒙药、马鞍马镫、服装服饰、蒙古乐器、雕刻雕塑、玉石加工、毛植刺绣、书法绘画等一系列协会组织,在有关旗县打造建设了民族文化产业示范街(园)。目前,察哈尔罕宫奶制品已经成为乌兰察布市著名商标;察哈尔服装服饰产品在区内外文化产品博览会上屡获大奖,部分企业已成为国家财政部、国家民委、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全国特许商品定点企业;正在积极推动以察哈尔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影视、戏剧、出版业。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察哈尔毛植工艺,形成了文化产业,拟在集宁区创建世界上唯一的灭绝动物仿生公园。

——加强智库建设方面。用社会学术研究资源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政府科学决策也是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与自治区、市宣传、文化、社科、文联、出版等部门及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团组织建立了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和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充实了我们的智库,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方案。如:对察右前旗提出的三大场馆建设和高铁车站广场建设设计方案,均获得了好评和肯定;对察右后旗城镇和察右中旗旅游景区文化形象的塑造,对商都县、化德县文化旅游业开发设想,对卓资县特色博物馆和丰镇市隆盛庄传统民俗村建设等建议均受到了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智力密集的优势,结合乌兰察布市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多场专题宣讲与主题论坛,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60多项思想性、前瞻性、指导性、专业性、应用性较强的意见建议,发挥了智库作用。

——扩大宣传影响方面。不断畅通信息渠道,创办了《察哈尔文化》专刊,开办了察哈尔文化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为民族文化研究开辟了学术交流的现代信息渠道;不断加强同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内蒙古日报、乌兰察布市广播电视台、乌兰察布日报、网易新闻、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各大媒体间的联系合作,有效提升了察哈尔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借助主流媒体和学术期刊,发布、刊载察哈尔文化研究动态、学术成果,形成了电视上有画面、广播中有声音、报纸上有版面、网络上有专栏的全方位宣传体系。

经自治区社科联推荐,2018年9月,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在河北张家口召开的全国社科联第十九次学会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

六、发展愿景

经过多年的研究,察哈尔文化研究工作已趋于成熟,进入了“深化研究、开发利用、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研究课题、拓展研究领域,深入挖掘察哈尔文化精髓,转变传统的研究运作模式,打破区域、地域和学科界限,整合资源,加强同各地的交流合作,努力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多出研究成果,出好研究成果,切实把文化的创新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把文化研究成果与艺术精品的创作相结合,把文献编撰收藏与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扬相结合,以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启动察哈尔文化数据库建设工程。在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下,全面掌握察哈尔文化基础数据,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以满足察哈尔文化研发需要,拟在集宁师范学院建立数据库。

(二)启动百项课题研究工程。进一步深化察哈尔文化科研课题研究,明晰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通过百项课题研究工程,填补察哈尔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空白,积累察哈尔文化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察哈尔文化学术层次。

(三)启动百部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编撰工程。进一步深化对察哈尔文化资源和文化价值内涵的研究阐释,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挖掘、提炼察哈尔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表达,推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启动察哈尔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坚定文化自信,聚力创新、聚焦创作,以“站位高、标准高、品质高”为主攻方向,以察哈尔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为题材,推出一批体现察哈尔文化内涵,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具有较高水准和较强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发挥文艺精品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五)启动察哈尔口传史料征集整理工程。征集整理与察哈尔部或察哈尔地域有关的人文历史、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奇闻逸事、名人轶事、寓言等民间故事,体现察哈尔部独特的时代风貌与历史文化,拓展察哈尔文化内涵和外延的挖掘,抢救保护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察哈尔文化资源。

(六)开办察哈尔文化专家讲坛。在有关媒体开办讲座栏目,以定期宣讲、巡回宣讲、委派宣讲、受邀宣讲等形式,宣传、推广察哈尔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社会化、经常化、群众化,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七)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每年继续定期举办察哈尔文化学术论坛,根据专业研究需要不定期举办专题研讨。在河北张家口市、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举办察哈尔文化论坛,在蒙古国举办察哈尔文化国际论坛;举办察哈尔服饰文化研讨会、察哈尔民歌民乐研讨会、察哈尔文学创作研讨会以及相关专业研究领域的研讨和服务地区发展定向专题研讨活动。

(八)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加强与区内外各级各地政府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间的联络沟通、合作交流。巩固现有协作关系,扩大合作范围,拟同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乌兰察布市民族艺术学校、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赤峰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相关院系、河北北方学院、大同大学以及区内外有关社团组织建立大交流、大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互动交流,壮大科研力量,提高研究水平。

(九)开展考察调研活动。赴察哈尔文化覆盖区域开展考察调研活动,了解各地察哈尔文化研究传承状况。2019年,重点在张家口市、赤峰市有关旗县区开展调研活动,同当地政府组织和专家学者开展深入交流,推动察哈尔文化区域合作。

(十)建立专家网络。为了整合各地察哈尔文化学术人才资源,便于各地专家学者沟通联络,根据有关地区专家提议,拟在北京、赤峰、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塔城、蒙古国乌兰巴托建立察哈尔文化学术委员会。

(十一)增设学术研究机构。在研究会原有四个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增设察哈尔服饰专业委员会,制定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组织专业研究人才,开展察哈尔服饰文化开发性研究,破解目前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的难题,推动察哈尔服饰标准化推广应用。

(十二)加快察哈尔文化特色学科建设。深化同集宁师范学院、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赤峰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校地人文资源和科研人才优势,携手合作、协同创新,推进“察哈尔学”学科建设,使察哈尔文化成为民族学学科分类的新型学科走进高等院校,使高校成为创新传承察哈尔文化的主力阵地,为深化察哈尔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十三)评选学术带头人和文化传承人。通过评选学术带头人和文化传承人,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学术态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在察哈尔文化研究领域中有一定学术地位,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全面提高察哈尔文化研究整体学术水平的研究人才;发现和挖掘一批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察哈尔文化传承人,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有效保护和传承察哈尔文化遗产。在壮大学术研究队伍、拓展学术研究领域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察哈尔文化传承弘扬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设立察哈尔文化艺术节,以此为载体,定期不定期举办察哈尔民歌民乐大赛、察哈尔服装服饰展赛、察哈尔民俗文化工艺大赛等赛事活动,突出“针对性、传承性、群众性、开发性、产业性”,融入察哈尔文化核心理念和文化记忆,进一步繁荣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展示察哈尔民俗文化。通过活动传播优秀文化,扩大地区影响,推动文化繁荣和产业发展。

(十五)加强察哈尔文化智库建设。立足自身特点,明确自身定位,积极探索智库在社会团体中的组织类型和工作范围,开辟社科类社会团体延伸功能,充分发挥研究会除学术研究平台、文化传承平台、产业指导平台以外的社会智库平台作用。办好“察哈尔智库中心”,以战略的谋划、综合的研判、中立的视角、客观的谏言、平等的参与、独立的运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为文旅企业经营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文创方案。

(十六)加强传承基地建设。在已授予察右后旗、正蓝旗为“察哈尔文化研究开发保护基地”“察哈尔文化研究传承保护示范基地”和集宁师范学院、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乌兰察布市蒙古族学校、镶黄旗蒙古族学校、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为“察哈尔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察哈尔文化内涵深厚,有厚重传承基础、有明显示范作用、有显著社会影响的地区和单位,命名为“察哈尔文化研究传承保护基地”和“察哈尔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底蕴和传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推动察哈尔文化持续传承发展。

(十七)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创新思路,深度开发察哈尔文化产业,发挥察哈尔文化资源优势,继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一批察哈尔文化艺术精品、影视作品、文创产品,大力发展察哈尔文化展博和演艺事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格局,形成艺术、影视、文创、展博、演艺等不同形式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十八)加强宣传平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关,发挥好专家讲坛、学术宣讲团在学术理论宣讲中的传播作用,不断强化察哈尔文化宣传,着力擦亮察哈尔文化名片,做好推广宣传工作,以文化人、以德润心。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宣传体系、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平台和信息媒介,构建特色“立体式”宣传格局,打开察哈尔文化对外宣传新局面,为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造声势、造氛围,提高社会对察哈尔文化的认知度,提升察哈尔文化对外知名度。

(十九)开展会员“八个一”活动。依托察哈尔文化研究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活动灵活的优势,开展会员“八个一”活动,即每年撰写一篇学术理论文章,提出一条合理化意见建议,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研究线索,完成一次学术或科普宣讲,组织或参加一次社会活动,开展一次互访学习交流,推出一项个人成果,传习一项文化技艺。通过开展“八个一”活动,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会员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二十)加强自身建设。社会组织是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察哈尔文化研究会作为社科类社团组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贯穿到研究会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做到思想上更到位、认识上更深刻、行动上更自觉,努力激发组织活力,确保研究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社团党建、规范会员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发挥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实现政府效能的助推器作用,促进网络化合作的媒介作用和连接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提高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能力,加强和创新角色定位及功能发挥。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11312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