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民俗风情
生活礼仪
察哈尔蒙古族浩特命名的文化现象——以察哈尔右翼后旗为例

樊永贞

(察哈尔右翼后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察哈尔右翼地区在清朝初年设为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四个旗,1954年将上述四旗撤销并重新划分为察哈尔右翼前、中、后三个旗[1]。本文以察哈尔右翼后旗(简称察右后旗)为例,就察哈尔蒙古族浩特命名的文化现象加以探讨分析,以期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据《察哈尔右翼后旗志》记载,2000年时,察右后旗共有蒙、汉聚居的村落(浩特)633个,其中有蒙古族聚居或蒙汉杂居的浩特187个[2]。现对蒙古族聚居的浩特命名进行分类,并以典型的浩特命名举例说明。

一、浩特命名的分类

经对察右后旗187个蒙古族聚居或以蒙古族语言命名的浩特进行统计,大体上分为以下10类。其中以地形地貌、山川河沟、湖泊泉水命名的最为多见,其次是以村民的姓氏、人名、职务或职业来命名,再次则是以水井的性质和数量来命名。

(一)以地形地貌命名的浩特

阿布达尔:是“阿布德日”之转音,柜子的意思,因浩特位于像柜子一样的山边而得名。

尔登达花:系“额尔登达忽热”之转音,“额尔登”是宝贝之意,“达忽热”是层次之意,合起来为宝层山之意,因浩特位于宝层山附近而得名。

巴音珠日和:“巴音”是富饶之意,“珠日和”是“心脏”之意,因浩特旁边有一座像“心脏”一样的山而得名。

恩格尔艾勒:“恩格尔”意为向阳的山坡,“艾勒”意为浩特、营子,也称为恩格尔营子。因浩特位于向阳的山坡而得名。

木力恩格尔:是“木日恩格日”之转音,因浩特位于像人的肩膀一样的山梁附近而得名。

塔斯海:“塔斯日海”之转音,也称“塔思亥”,意为“中断处”,因该浩特位于两个中间断开的小湖泊附近而得名。

哈达图:意为“岩石山”,以浩特旁边的山势取名。

哈彦努都:意为“两个眼睛”,指浩特附近的山凹像人的眼睛。

奎素:系“辉斯”之转音,意为“肚脐”,指浩特旁边的地形像人的肚脐。

吉力太花:意为“淡黄色的山梁”,因浩特位于淡黄色的山梁下而得名。

棋杆图:“其格太”之转音,汉译“潮湿地”之意,因浩特位于潮湿的地方而得名。

足力更:“菊勒格”之转音,“草坪”的意思。

克卜营:“克卜”是“和布”之转音,指凸凹不平的松软之地。

宿黑蟆:意为直线,因地形而得名。

(二)以湖泊及泉水命名的浩特

阿拉腾宝拉格:“阿拉腾”是“金子”,“宝拉格”是“泉子”,指浩特位于金子般的泉水旁。

阿力乌素:“阿力”是“后面”,“乌素”是“水”,指浩特后面有泉水。

道日萨拉:“道日”是“下”,“萨拉”是“分叉”,也称“下萨拉”,意为浩特位于分叉泉水的下游。

陶来不浪:“陶来布拉格”之转音,“陶来”是“兔子”的意思,“不浪”指“泉水”。指浩特位于有兔子出没的泉水旁。

乌门尼乌兰淖尔:意为“前红海子”。

(三)以水井的性质及数量命名的浩特

公忽洞:“公”意为“深”,“忽洞”为“忽都格”之转音,是“井”,合译为“深井”。

哈拉忽洞:“哈日忽都格”之转音,意为“黑色的井”。

察素忽洞:“察素”是“雪”,指浩特内有一口冰雪很难溶化的井。

铁面忽洞:意为“饮骆驼的井”。

达哈尔忽洞:意为有“双层泉水的井”。

哈彦忽洞:“哈彦”是“二”,意为二眼井。

古半忽洞:“古半”是“三”,意为三眼井。

当郎忽洞:“当郎”是“七”,意为七眼井。

格少:“格少”是“井水酸苦”的意思,意为浩特饮用的井水酸苦。

善丹:为“善德”之转音,意为地下水位很高之地。

(四)以村庄坐落方向命名的浩特

巴仁浩特:“巴仁”是“西”的意思,意为位于西边的浩特。

钧浩特:“钧”是“东”的意思,指位于东面的浩特。

乌门尼浩特:“乌门尼”是“南”的意思,指位于南面的浩特。

东乌素、西乌素:“乌素”是“水”的意思;指浩特分别位于水的东、西两侧。这是蒙古语与汉语合用的名称。

(五)以地标建筑或地标景物命名的浩特

克里孟:“克里孟”意为“墙”或“城墙”。因靠近“克里孟古城”而得名。

察汗脑包:“察干敖包”之转音,“察干”是白色,因浩特位于白色敖包附近而得名。

补力图:汉译为“有碌碡的地方”。

空尺老:系蒙古语“洪朝鲁”之转音,汉译“石头人”,指浩特旁有一天然石块,远看像人。

哈达胡勒:“胡勒”是“浩让”的转音,是圐圙的意思;“哈达”是岩石的意思。指浩特的附近有岩石砌成的圐圙。

圐圙格:系蒙语“忽热高勒”之转音,“忽热”也译作“浩让”是“圐圙”或“院落”的意思;“高勒”是“河”的意思;指该浩特的旁边有圈牛羊的圐圙及一条小河。

贲红:意为有古代“陵墓”的地方。

(六)以植物名称命名的浩特

察汗德力素:“察干德日苏”之转音,“察干”是“白色”之意,“德日苏”是枳机草;指浩特附近有白色的枳机草。

德日斯黄克日:“德日斯”是“枳机草”,“黄克日”是“盆地”,指浩特位于长有枳机草的盆地内。

忽勒斯太:汉译为“有芦苇草”,指浩特附近有芦苇草。

海勒斯太:汉译为“榆树”,指浩特附近有榆树。汉名称之为二榆树沟。

韩盖淖尔:系“哈格淖尔”之转音,“哈格”意为“地衣草”,“淖尔”意为“海”,以浩特附近有地衣草和海子命名。

(七)以蒙古族姓氏或人名命名的浩特

吉布巧艾勒:“吉布巧”是蒙古族姓氏,“艾勒”是“村子”的意思。

吉拉图:“吉日格勒图”之转音,系人名,是“幸福”的意思。

丹岱:是以人的名字“丹岱”来命名。

嘎拉图:是“嘎拉特”之转音,系人名。

三腾营:“三腾”是蒙名“色木腾”之转音,系人名。

三抱湾:“三抱”是蒙名“桑宝”之转音,因叫桑宝的人居住在山湾而得名。

(八)以村民的职业或职务命名的浩特

甲力汉:是“昭日海”之转音,汉译“星占历法”;清朝年间,该浩特住有一位精通星占历法的蒙古人而得名。

总管沟:“总管”是清代管理一旗政务的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旗长”,因该浩特原是总管的牧场而得名。

章盖营:“章盖”是清代苏木一级的官职,汉译为“佐领”,“营”是村子的意思,意为住有章盖的村子。

孔督营(沟、梁):“孔督”是清代苏木一级副职官名,汉译为“骁骑校”,意为住有孔督的村子。

转达沟(营):“转达”是清代官职“护军校”的汉译,意为住有转达的村子。

(九)寄托美好心愿的浩特

白音查干:“白音”是“巴音”之转音,意为“富饶”;“查干”意为“白色”,蒙古人崇尚白色。因在1954年建火车站时,取“白音淖尔”的白音和“查干脑包”的查干,命名为“白音查干”站。

巴音脑包:“巴音”意为“富饶”,“脑包”是敖包的转音。因浩特位于巴音敖包附近而得名。

巴音恩格尔:“巴音”意为“富饶”,“恩格尔”意为“向阳的山坡”,合起来是富饶的向阳坡之意。

白音淖尔:“巴音淖尔”之转音,“白音”是“富饶”,“淖尔”是“海”的意思,指浩特位于富饶的海子旁边。

巴音勿拉:“巴音”是“富饶”,“勿拉”是“山”,意为富饶的山。

赛乌素:“赛”为“好”之意,“乌素”是“水”,合译为有“好水”的地方。

赛忽洞:“赛”是“好”,“忽洞”为“忽都格”之转音,是“井”,意为有好井的地方。

(十)带有宗教祭祀色彩的浩特

石塔汗:是“伊都干”之转音,是萨满女巫师的蒙古语称呼,以浩特内有一个女巫师而命名。

乌德根塔:是“伊都干”之转音,是萨满女巫师的蒙古语称呼,以浩特内有一个女巫师而命名。

麻迷图:为“麻尼图”之转音,意为“喇嘛念经之地”,因浩特旁的山石上雕有佛经而得名。

呆坝营:“呆(方言读nian)坝”系“尼尔巴”之转音,意为管家喇嘛。

金坝地:此浩特的农田是以“金巴”喇嘛的名义开垦,故以其名字命名。

吉寺地:吉寺是喇嘛的职称,此浩特因位于“吉寺”喇嘛的庙地而得名。

顶木其沟:“顶木齐”是喇嘛的职称“德木齐”之转音,因该地有德木齐喇嘛居住而得名。

喇嘛圐圙:意为“有喇嘛寺院的地方”。

红旗庙:此地曾有察哈尔正红旗的寺庙而得名。

达赫里格特:汉译是“供祭祀的地方”,并以此为浩特名。

白音堂:因当地有一坐教堂而得名,蒙语称之为“巴音堂”。

二、蒙古族浩特命名的文化现象

对自然村落或浩特的命名,是人们对自己的居住地进行标识的符号,是为了与其他村落进行区别,或是对居住地的一种定位,并非随意或无缘无故。统计分析其命名的分类,大致能够发现其中的一些文化现象。最早为村落或浩特命名的人,也许并没有多么高深的文化,所起的村落或浩特名称也没有多么高深的含意,而多是以朴素、直白的语言来命名,也便于人们认知和记忆,方便大家称呼。

从以上命名可以看出,察哈尔蒙古族是以自然景观、地形地貌来命名的浩特比较多,也如同他们的名字一样,很多是取自于大自然的事物。如娜仁(太阳),萨仁(月亮),敖登(星星),阿古拉(山头),牧仁(江),塔拉(原野),土牧尔(铁)等。笔者认为,以自然物命名浩特的现象,特别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也方便他们在外出放牧、游牧倒场或迁徙返回时寻找。也可能与蒙古族早期信奉萨满教,对大自然的崇拜情结有关[3]。因为蒙古人认为,一树即佛,一石即汗,世间万物均是有灵性的[4]。另外,用水井命名的浩特也很多,这与人畜饮水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关。

察哈尔蒙古族在对浩特命名时,有许多取其吉祥、美好的祝福之意,表现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特别是他们对有富饶的水草、湖泊和河流的地方十分喜爱,所以就会以“巴音”“查干”“赛音”等带有吉祥、祝福意义的名称去对浩特进行命名。并期望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能给他们带来五畜兴旺,能使他们的生活充满希望,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在这些浩特的命名中,包含了察哈尔蒙古族牧民朴素的思想信念和情感寄托。

当地许多蒙古族浩特的命名带有宗教色彩,这与北元及清朝时期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大力推行和传播有关,因为当时的佛教寺院遍布于蒙古地区,几乎家家都有孩子出家当喇嘛,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蒙古人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会出现许多与佛教有关的浩特名称。有的高层喇嘛会将自己的畜群安置在某些地方放牧,或者出资开垦荒地、雇佣耕种,由此也会出现一些以喇嘛职务或姓名命名的浩特。

三、与汉族村落命名情况的比较

在与当地汉族村落的命名进行比较后发现,相类似的是以村落旁边地形山水命名的现象在汉族村落也比较普遍,如头股水、二道沟、三面井、六道湾、大湾子、二泉子、石层坝、红泥湾等。察哈尔蒙古族以人名或姓氏命名浩特,与汉族用人名和姓氏命名村落的做法是一致的,如李家地、赵家坊、边家村、张宽房、王富村、吴喜村、康山村、张德元等。

与蒙古族浩特命名的做法一样,以表达心中美好愿望、取其吉祥幸运含义的命名方法在当地汉族村落命名中也有,但并不普遍,如富贵村、富康村、繁荣村、巨(聚)宝村、宝山村、宝石沟、五福堂等。这样的汉族村落命名时的心理反应,也与当时蒙古族浩特命名的心理过程是一致的,是想通过取一个吉祥的村名,能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当地汉族的村落虽然也有与宗教有关的名称,如教堂地、庙伙房、庙湾等,但相对蒙古族浩特而言,数量上非常少。而与蒙古族浩特命名明显不同的是,汉族村落中含有某种政治色彩的名称却比较多。如在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汉族好多村落的旧名称被指带有封建迷信和小农意识而被重新命名,新命名的村落带有十分鲜明的政治色彩,如东方红村、向阳村、红丰村、跃进村、生产村、爱国村、光明村、建设村、东风村、集体村等等。

总之,察哈尔右翼地区蒙古族浩特的命名,与对山水树木等自然物的崇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与崇尚风俗和宗教祭祀等文化现象有关,反映了当地蒙古族牧民崇尚自然、热爱生活、信仰萨满教或藏传佛教的心理特征。(本文经乌兰察布市委党校钢土牧尔教授审阅、修订,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潘小平,李生荣编著:《地名考》,远方出版社,2011年,第51-421页。

[2] 孟泽辉主编:《察哈尔右翼后旗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174-182页。

[3] 樊永贞:《信奉萨满教的蒙古人多神崇拜现象综述》,《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3

年第35卷第1期,第45—50页。

[4] 郭雨桥著:《蒙古通》,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第147页,第28-29页。


文章来源:《察哈尔文化》专刊2015.1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39073907